梁山伯是怎么死的?为何他去提亲后就病了?

谈起梁祝,大家都肯定知道这个美丽的化蝶传说,这个凄美的爱情神话传说故事,自诞生起,就一直享有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之一的称号 。而那一首经典的《化蝶》曲目,更是让无数人听过感动落泪 。梁祝传说,反映的是古代人们对于自由爱情的美好与向往,更揭示了其封建王朝世俗及当时统治阶级的对于美好自由的无情剥夺 。而其实,或许大家也都不曾知道,其实历史上梁山伯与祝英台,倒也是确有其人 。只不过,真实的梁祝二人,却竟然还不是同一个朝代的 。而也由此想见,其传说也是后来人们民间传说所再度创作出来的故事了 。
但今天,小编要给大家揭秘的啊,或许听来就会觉得比较毁三观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哎,那咱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梁山伯去祝府提亲后就一病不起了?其实啊,正篇传统传说故事版本都是分析说,梁山伯在学业学成后的第二年,他便前往了祝府拜访祝英台,而当他在自己正式得知了祝英台其实本为女儿身之后,他实际上还是犹豫过的,只是后来他却又欣然接受了这个事实 。
这乍一看上去,或许这个故事这样也说得通 。但你一细想,却会发觉,其实,这里还是很有逻辑漏洞的了 。就比如说梁山伯他与祝英台同塌而眠,且朝夕相处了好几年,却竟然一点也不曾怀疑过她其实是个女儿身份?就连马文才和师傅师母都能发现的事情,而梁山伯,又真的有那么傻吗?
好吧,如果真的是笨,那从其祝英台旁敲侧击的为自家九妹(实际上也就是说她的自己)提亲,或许也就说得通了 。
而实际上,要知道,在某些早期的民间传说故事版本中,马文才这个人物也是未曾登场过的 。
只道当时,原文中只是提到祝英台她被许给了当时的太守马家工资,也未曾说明就是马家的那位公子,于是马文才也是在后来才慢慢成型出现的一个人物,而至于他是否又与梁祝同为学生入学,这就还是看影视剧们的编导们自己想如何再度去改编创作和剧情设定了 。
而要说到其中最大的谜团,那就莫过于后期的梁山伯提亲之后,居然就卧病不起,最终还年少病逝了 。这点,仔细推敲来看的话,如果是有马文才与马太守等这些反派人物的设定版本那倒还算是说得通的,而早期,刚刚也说过,马家的几位角色是几乎没有登过场的 。而也自然,也许就只是祝家单方面的瞧不上梁山伯 。
可真是如此吗?
你们也要知道,当时的梁山伯那可是金榜题名考中了功名更当上了地方官的,就一个区区士族的祝府,又哪里能有资本瞧不上的道理?或许,真的是迫于压力,还是其父母不愿让女儿跟着梁山伯受苦?
一般正史里,也皆是说梁山伯不是体弱多病,那便是最后被马家或者别的什么人所遭到了暗算,所以才最终忧思过度,直到病死 。可梁山伯真会如此的体质差吗?倒也是不尽然的吧,毕竟梁山伯在前面几年也还是如同正常人生活一般,要真的是得了急症,那也总该有个发病潜伏期与事出原由的吧 。如果单纯只是情伤,那这梁山伯也太儿女情长了点,一个地方官,居然只为了一个女子而就轻易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而明代作家冯梦龙在其《情史》和《古今不止说》中就有提到,梁祝的籍贯都不一样,前者说“梁家会稽,祝家上虞” 。而后者则又说梁祝为江苏人,祝英台为江苏宜兴人,这说明冯本人对于梁祝故事源于何处也不确定?而“北方起源说”之所以不广为人知,按照樊存常先生的分析,主要还是因为梁祝故事在北方尤其是山东的传播遭遇了很大的障碍 。山东作为孔孟之乡,儒家思想对人们的影响比较大,在封建社会,男女婚姻大事,要严格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梁祝私定终身大事的行为是违反礼教的,所以这种行为在孔孟故里更不便作宣传,甚至不准宣传 。至今在祝英台的家乡,都还不准说唱梁祝戏、放梁祝电影,梁祝、祝氏与马氏至今不通婚,也就是这样一个明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