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臣出洋简介事件的过程及背景是什么样的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七月 , 清政府为了挽救危局 , 不得不接受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立宪”的口号 , 挂起“预备立宪”的招牌 , 特派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等五大臣分赴欧美日本等东西洋各国考察宪政 。
【五大臣出洋简介事件的过程及背景是什么样的】背景
20世纪初 , 经过了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清王朝内外交困 , 统治摇摇欲坠 。1901年1月 , 慈禧太后被迫宣布要“取外国之长”以“补中国之短” , 实行变法新政 。同年 , 张之洞、刘坤一联名所上《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中也明确提出“拟请敕派王公大臣”分赴各国游历 。其理由是 , “亲贵归国 , 所任皆重要职事 , 所识皆在朝之达官 , 故其传述启发 , 尤为得力”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以后 , 逐渐出现官员出洋游历尤其是赴日本考察的热潮 , 对推动清末新政的进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 , 由于日俄战争和民族危机加深的影响 , 要求立宪的舆论日益高涨 , 驻外公使和地方督抚也纷纷奏请仿效日本及欧美政治 , 实行君主立宪 。清廷决定派王公大臣出洋 , 深入考察欧美及日本等国政治 , 归国报告后再做决策 , 于是就有了1905—1906年的五大臣出洋 。
过程
选派人员
清廷所派考察政治出使大臣的人选几经变动 , 最初曾想派贝子载振、军机大臣荣庆、户部尚书张百熙和湖南巡抚端方 , 后因荣庆、张百熙不愿去 , 改为军机大臣瞿鸿禨与户部侍郎戴鸿慈 。以后又因载振、瞿鸿禨公务在身 , 不能出洋 , 改派镇国公载泽、军机大臣徐世昌 , 不久又追加商部右丞绍英 。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9月24日 , 正值使团在北京正阳门车站上车准备出发时 , 遭革命党人吴樾炸弹袭击 。绍英等受伤 , 徐世昌兼任巡警部尚书也走不了 , 又改派山东布政使尚其亨和顺天府丞李盛铎 。
因此 , 最后真正出洋的五大臣是载泽、戴鸿慈、端方、尚其亨、李盛铎 , 全部是高级别的一二品大员 。镇国公载泽 , 姓爱新觉罗 , 满洲正黄旗人 , 是嘉庆皇帝第五子惠亲王之孙 , 其妻与光绪皇后隆裕是姐妹 , 属近支王公 , 宗室贵胄 , 故出洋后常被外国报纸称为“亲王殿下” 。他是深得慈禧太后宠信的满族亲贵 , 出洋前任盛京守陵大臣 , 回国后不久就升任御前大臣、度支部尚书 。户部侍郎戴鸿慈与湖南巡抚端方都曾在慈禧西逃时护驾有功 , 获慈禧赏识 , 刚出洋就分别被升为礼部尚书和闽浙总督 , 回国后端方更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 。尚其亨是二品布政使 , 汉军旗人 , 并与慈禧沾亲 。而李盛铎原是慈禧宠臣荣禄之心腹 , 此时被任命为出使比利时大臣兼考察政治大臣 。
五大臣出洋还选调了大批随员 , 选拔标准是“必须择其心地纯正见识开通者 , 方足以分任其事” 。随员不仅人数众多 , 而且级别较高、素质较好 , 不少人后来成为政坛和外交界的风云人物 。他们先是奏调了38人名单 , 实际上后来分两路出发时 , 仅载泽一路在其日记上提到的随行或先遣人员名单已达54人 。戴鸿慈一路 , 其日记所记同行随员也有48人 。随员中包括部分京官 , 如御史、内阁中书、翰林院编修 , 各部郎中、员外郎、主事等 , 还有地方官员 , 如道员、知府、知县 , 海陆军官如参将、都司 , 以及地方督抚派的随员和留学生等 , 有些是精通外语和外国情况曾经留学欧美、日本的归国留学生 。其中包括民国时代当过内阁总理或部长、公使的熊希龄、陆宗舆、章宗祥、施肇基等人 , 还有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 。随员们各有分工 , 分别担任先遣联络、考察、翻译、编撰等任务 。五大臣出洋目标远大 , 任务明确 , 调研细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