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有着哪些治病轶事?他是怎么给人治病的

在明朝的时候 , 有个著名的医学家 , 名唤李中梓 。他的医术颇高 , 有的病人即便是远隔千里 , 也要请他来治疗 。李中梓是上海人 , 有一个安徽新安郡的吴文邃患者 , 因病情难愈 , 不远千里请李中梓前去治疗 。
李中梓赶到患者家里的时候 , 患者告诉李中梓 , 说他头目眩晕已经三年了 , 但是李中梓给他诊治的时候却发现 , 他还有恶寒战栗的表现 , 而且已经是五月了 , 他还要烤火取暖 , 躺在病床上 , 还要几个小妾围在他身边 , 为他取暖 。
李中梓问他以前请的医生是怎么给他治疗的 , 患者说 , 请过几个医生 , 给他开的是一些干姜、桂枝之类的药材 , 但是病情不但没有好转 , 反而加剧了 。李中梓于是就知道了 , 原来这是在治疗上没有对证 , 误治导致的疾病加剧 。李中梓已然是心中有数 , 便开始分析眼前的这个患者的病情了 。
李中梓认为 , 这个患者的头目晕眩虽是主诉 , 但切中病机的证候反而是战栗恶寒 , 五月向火 。你想想啊 , 怕冷 , 天热依然要烤火 , 这说明什么?按照常理来分析 , 明显是寒证嘛!但奇怪的是 , 前面几个医生也是按照寒证来治的 , 开了干姜、桂枝等辛温散寒的药材 , 不但疾病没有痊愈 , 反而加重了 , 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李中梓还是得拿出他的医学绝技 , 那就是把脉 。一把脉 , 发现这个患者的脉象在浮取的时候 , 比较细小 , 但在沉取的时候 , 却又搏坚 , 这种脉象、这种证候迷雾重重 , 似乎矛盾较多 , 但仔细理清思路 , 便会发现 , 这原本就是表虚里实 , 内热外寒 , 郁火伏于内 , 难以发于外 。
李中梓看了这个患者的脉象 , 对这个病案作出了“虽恶寒而不喜热汤 , 虽脉细而按之搏指 , 灼然为内真热而外假寒 , 热极反兼胜己之化”的论断 , 所以就处以黄连解毒汤去黄芩之凉药 , 加柴胡、生姜发散之品 , 寒热之中 , 加以甘草调和药性 , 乘热服用 , 凉药热服 , 对待真热假寒 , 可谓是恰到好处 。
李中梓拿出纸笔 , 在处方上写道:“山栀三钱 , 黄连二钱 , 黄柏一钱五分 , 柴胡一钱 , 甘草五分 , 生姜五片 , 乘热亟饮之” , 患者家属按照这个方子煎好药汁 , 患者喝了没多久 , 就感觉到没那么怕冷了 , 喝第二次的时候 , 就不要烤火了 , 差不多一月的时光 , 卧床不起的疾病也就好得差不多了 。为了巩固疗效 , 强健患者的体魄 , 李中梓让他再用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 , 用人参汤送服 , 两月之后就完全康复 。
后来 , 李中梓在给门人讲述医案的时候 , 提到了这个医案 , 门人也有疑惑 , 这个患者的主诉不是头晕目眩吗?为什么治疗方药中并一开始没有治疗头晕目眩的啊?李中梓不紧不慢 , 为门人们娓娓道来 。
这个患者所出现的主症是眩晕、战栗、恶寒、喜暖、不喜热饮 , 服用干姜、桂枝等药而病势日剧 。那么 , 就得来剖析一下这个患者的病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