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产生的产生于什么时代?

有关种姓制度的产生 , 有三种解释 。再次将深度剖析解释这印度种姓制度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产生的产生于什么时代?】第一种解释来自婆罗门教古老的经典梨俱吠陀(Rig Veda) , 根据吠陀经 , 四个种姓是婆罗门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梵天所创造 , 梵天用口创造出了婆罗门(Brahmans) , 用手创造出刹帝利(Kshatrias) , 用大腿创造了吠舍(Vaishias) , 用脚创造出首陀罗(Sudras) 。梵天创造四个种姓的身体部位的高低和各个种姓的地位高低是和谐的 。
婆罗门教受到了后起的佛教的严重冲击 , 进行了变革 , 吸纳了许多新的习俗 , 产生了新的教义和新的宗教经典 。从而演化成现代的印度教 , 甚至连佛都给纳入新的宗教体系 , 成为印度教的神 , 佛教的教义比如非暴力等也成为印度教信仰的一部分 。
伴随着新的印度教的产生 , 也产生了对于种姓制度的新的解释 , 这就是第二种解释 。
在印度教重要经典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中 , 神根据Guna和Karma的不同而创造了四个种姓 。这里的Guna和Karma就如同中文的“道”一词 , 很难准确翻译 。
Karma有许多意义 , 包括行动、行为、劳作、运行等 , 对于Karma有好坏的区分 , 但是究竟是好是坏 , 答案要根据种姓、年龄、性别的不同而不同 。比如同一个行为对于高级种姓来说可能是好的 , 对于低级种姓来说则是坏的 。这里我们可以勉强把Karma当作社会工作性质理解 。
至于Guna , 可以近似理解为各种属性 。各种生物 , 包括会动的和不会动的都有Guna , 根据各种属性的组合 , 形成了三种基本的Guna 。第一种Guna是Sattva , 这个性质包括了智慧、聪明、诚实、善良和其他的正面的品性 , 婆罗门正是具有Sattva这样的品性 , 相应的 , 应该从事神职工作和当教师 , 与之匹配的颜色是白色 。第二种Guna是Rajas , Rajas包括勇气 , 自尊 , 活力以及其他热情的品性 , 刹帝利正是具有这样的品性 , 适合的工作是武士和世俗统治者 , 与之匹配的颜色是红色 。第三种是Tamas , Tamas包括了迟钝、愚笨、缺乏活力和其他的负面的品性 , 所有的低级种姓都具有Tamas的品性 , 只是由高到低不断增多而已 。吠舍兼有Rajas和Tamas两种品性 , 颜色是棕色 , 适宜从事农业、商业、手工业 。而首陀罗则是纯粹的Tamas品性 , 颜色是黑色 , 只能从事各种低贱的劳作 。无种姓者(Outcastes , 贱民包括在内)同样是Tamas品性 , 但没有相应的颜色 , 因为没有比黑色更暗的颜色了 , 贱民只能从事最肮脏的比如清扫人畜粪便 , 清理动物尸体等工作 。各种种姓和副种姓的来历都可以通过Guna和Karma的不同比例成分和搭配得到解释 。
种姓制度的真实来源还是我们所熟悉的雅利安入侵 , 也就是第三种解释 。
印度最初的居民人种比较混杂 , 有非洲类型的尼格罗人种、澳大利亚类型的黑棕色人种、类似我们中国人的蒙古人种和来自地中海地区的达罗毗荼人(Dravidian) 。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 , 雅利安部落从印度西北部进入了印度次大陆 , 主要和达罗毗荼人以及澳大利亚类型的黑人冲突 , 占据了印度北方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