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教与其他宗教有什么区别?又有哪些相同之处

一是信仰方面 。婆罗门教信奉吠陀思想,与婆罗门的无限权威——透过祭祀,使人和神可以直接沟通;人们崇尚自然、歌咏自然,尤其崇拜神格化的自然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神 。人们之所以崇拜他们,是因为三大主神各司其职,共同主宰宇宙的一切,梵天创造宇宙,主宰人类的命运;毗湿奴维护宇宙间的和平,展现赏善罚恶的大无畏精神,故最得人们敬仰;湿婆神不但能毁坏宇宙,同时能降伏妖魔,繁衍(生殖)世间的活动 。所以人们只能服从神的权力,崇拜主神赐给人们的生活,而严格遵循既有之不平等的种姓制度,受限于神权宗教的思想底下 。
二是业报轮回思想 。婆罗门教以为,生死轮回的根源,来自于业 。业,是行为善恶的造作,产生于人们无限的“爱欲”与无始以来的“无明” 。于是“以无明为始,依欲而成意志,由意志而有业,由业而受果”的轮回圈子于焉形成 。此外,婆罗门教以为,“我”是生命轮回中的主角,人的身体因“我”而生,人的活动也由“我”而起,所以“我”是恒常存在的,现世人生的苦,由前世行为招感而来,今生行为的善恶,同样也会连带前世的业缘,影响到下一世的人生 。由此可知,婆罗门教的轮回观和业力说是恒贯三世,建立在“实有”我思想上,与真我论相结合 。
就持戒而言,婆罗门教实行人生的四个行期:梵行期、家居期、林栖期与云游期;按照每个阶段规定的义务,致力履行祭祀、祈祷、持戒及禁欲等,以求解脱 。佛教除了在家信徒之外,更有戒律严谨的僧团组织为圭臬 。二者虽同样奉行“五戒”,但佛教着重生活的实践,令人容易遵行 。
佛经里面再三强调它不重视种姓差别,一入佛教,就如众流归海,一切差别不复存在 。这样一来,又怎样理解沙门和婆罗门的对立呢?不重视种姓差别这件事实本身就是对婆罗门的反抗,因为婆罗门教是十分重视种姓差别而且是只代表婆罗门的利益的 。但是,佛教也并不是真对一切种姓一视同仁 。它当然首先就会反对婆罗门 。在婆罗门教的经典里,四姓的顺序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而在佛教的经典里则是: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 。释迦牟尼自称是刹帝利 。释迦族原来不大可能有什么种姓制度,这只是受了婆罗门教的影响而模拟出来的 。他们自称是刹帝利,据我看,这也是冒牌货 。不管怎样,既然自称为刹帝利,就必须为刹帝利辩护,竭力抬高它的地位 。《长阿含经·阿摩昼经》就是一个例子 。新兴的国王(其中也有一些是冒牌的)也努力抬高刹帝利的地位,于是一拍即合,他们也就信奉起、支持起佛教来了 。第一次说法以后,以陈如为首的五人成了佛的弟子 。接着是迦尸城富家子耶舍入教 。他又带了五十四人入教,此时已有比丘六十人 。跟着是苦行仙人迦叶兄弟三个人入教,三人原都是婆罗门 。三迦叶有弟子五百人,都受了正法 。五百这个数目不可靠,这样整齐的数目是后来捏造出来的 。在王舍城竹林,又收舍利弗、大目犍连为弟子 。后来成了如来佛的大弟子,二人也都是婆罗门 。总之是弟子越受越多 。僧伽形成了 。而且诸大弟子各有所长,比如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优波离持律第一,罗睺罗持戒第一,大迦叶弟子头陀第一名 。
【婆罗门教与其他宗教有什么区别?又有哪些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