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音乐的起源是什么?是怎样得到进一步发展的

征兆
现代音乐出现的征兆是音响的不协和性 。这可以在19世纪许多浪漫主义作曲家如F.李斯特、□.П.穆索尔斯基、E.格里格等人的作品中看到 。德国作曲家R.瓦格纳最强有力地促进了古典大小调式和调性功能的瓦解,由此导向了“不协和音的解放”(勋伯格语) 。在瓦格纳的作品中,他采用了许多半音化和弦的进行,和声从调式主音的束缚下被解放出来,传统的大小调式和调性关系开始动摇了 。
流派
以法国作曲家C.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派音乐是向现代音乐过渡的最重要的流派 。它最终完成了古典调性与和声功能的解体,因此对20世纪的西方音乐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 。在印象派音乐中,不协和音的运用非常自由,它几乎取得了与协和音程平等的地位 。由于大量使用全音阶、教会调式、平行和弦、不解决的七九和弦、叠置和弦等技法,印象派的音乐在音高组织方面极大地突破了传统的音乐规律 。此外,为了追求新颖的听觉效果,表现朦胧光色中的情调和气氛,印象派音乐在节奏上打破均衡性,在曲式上反对对称性,在音色上要求透明性,这一切都离开了以往传统音乐的惯例和法则,而为20世纪的音乐打开了大门 。除了独树一帜的法国作曲家M.拉韦尔外,其他很多作曲家虽不属于印象派,但都受到了印象主义音乐的强烈影响,如法国的P.迪卡斯、意大利的O.雷斯皮吉、英国的F.迪利厄斯和西班牙的M. de法利亚等 。
表现主义与十二音音乐 紧跟在印象派之后产生的,在美学思想和创作技巧上都与印象派截然不同的,作为现代音乐的第一个流派是表现主义音乐 。表现主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出现于德国的一种艺术流派,战后在欧美风靡一时 。1911年活跃在德国的俄罗斯画家В.康定斯基(1866~1944)与画家F.马尔克(1880~1916)、A.马克(1887~1914)等创办了《青骑士》杂志,其中不仅刊载了康定斯基等人的绘画,而且还发表了许多关于戏剧、绘画、诗歌等方面有关表现主义的理论,其中亦有奥地利音乐家A.勋伯格的著作,从而掀起了表现主义运动 。
表现主义
发自绘画方面的表现主义,其矛头所向是印象主义的客观性 。他们认为艺术既不应该“描写”,也不应该“象征”,而应该直接表现人类的精神与体验,即艺术并非“描写客观眼前所见之物”,而是要“主观地表现物体在我们眼睛中所出现的姿态”,也就是说要把作者的心灵世界、即所谓内在精神表现出来,而这种心灵世界和内在精神却是和疯狂、绝望、恐惧与焦灼不安等病态感情以及“人类的不可思议的命运”等结合在一起 。音乐上的表现主义是以奥地利的勋伯格及其弟子A.贝格和 A.von韦贝恩为代表 。他们追求形式上的绝对自由,打破旧有的传统等观点上与绘画上的表现主义一脉相承 。
表现主义的音乐与旧有传统完全相反,它完全无视过去的调性规律 。把八度中十二个半音给以同等的价值,舍弃传统的主音、属音等观念,因而使无调性占有绝对优势 。由于旧有的旋律轨迹被破坏,使得旋律既无均衡,也无反复,因而仅是一连串独特的音的连续 。此外,节奏难以捉摸,拍子也被无视 。在形式上,由于无视因袭的收束式、反复法与平衡法,故显得非常自由 。但它那基于新的理论建立起来的形式,却具有独特的、流动的、无限发展的奇妙特色 。在对位方面,有离开传统和声的感觉,成为复合的自由的旋律线的进行,即所谓线形的自由对位法 。在乐队编制与配器法上,和后期浪漫主义所追求的庞大结构与音响的夸张不同,而是采取精致而纯朴的小编制,常有明显的室内乐性 。它的色彩不象印象主义那般幽玄茫漠,而是单纯、明快而强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