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三位教师:和23个娃相伴,狠不下心离开|青年说| 朱支娜( 三 )


“当时感觉太简单了,但等真正上课,会有一种无助感。”回忆起初次上课时的情景,邵瑞祥说,“几个孩子比较内向,班上没有互动、死气沉沉,一下子就打击到了我的积极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邵瑞祥对学生有了一定了解。“其实他们也有想表现、想被老师表扬的心理,我就根据孩子的学习状况,给大家设置不同的问题,慢慢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相比以前课堂上的40个学生,眼前这7个孩子对邵瑞祥来说,责任更重。“班里的孩子足够少了,如果这都没办法帮助每个人实现期待中的成长,我又怎么能配得上教师这份工作呢?”
也正因为学生人数少,三位老师常常约着一起家访。
对邵瑞祥而言,家访中最大的困难并不是山路陡峭难走,而是到了学生家里找不到人:父母不在家,爷爷奶奶可能下地干活去了,他们没办法和家长做有效沟通。
有了经验,老师们会特意挑饭点家访。
“平时老人农活辛苦,不会抽出时间收拾家里。学生就趴在饭桌上写作业,一旁是中午剩下的冷饭。”眼前一幕给了邵瑞祥很大触动:回想起班上调皮的学生,现在感觉没权利怪他们,相反我会更心疼这些孩子们。
对黑山安小学来说,难的是生源问题。
“年轻家长带着儿女外出务工,使得村里生源流失严重,走不出去的孩子就更离不开我们了。”在黑山安小学工作一年多,邵瑞祥对这里的孩子们有了很深的感情,“一二年级的孩子太小,我期望他们能在这里打好基础,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很多年轻教师来到之后,不多时就考走了。对于这个现象,邵瑞祥认为,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如果一个人不向往这里,来了之后肯定是待不住的,即便留下来心也不在这里。相反,那些真正愿意留下来的老师,他们肯定能够把毕生心血付诸在乡村教育上。”邵瑞祥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

大山里的三位教师:和23个娃相伴,狠不下心离开|青年说| 朱支娜
文章插图
小丽(化名)已经升入了镇中心小学读三年级,遇到不会的题目,她还是会跑来黑山安小学咨询教过自己的老师们。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 巩悦悦 摄影报道

大山里的三位教师:和23个娃相伴,狠不下心离开|青年说| 朱支娜
文章插图
课间操时间,黑山安小学的孩子们正在做眼保健操。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 巩悦悦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