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糜芳是个怎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背叛关羽

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都应该知道糜芳这号角色,他是刘备的二舅子,也是一个有名的叛徒形象 。襄樊之战中,他担任南郡太守,和傅士仁一起勾搭叛变,令南郡和公安两地,兵不血刃地落到吕蒙手中 。导致率军在前线作战的关羽,后路被袭以致粮草中断,最终兵败麦城,被擒身亡……
【《三国演义》中的糜芳是个怎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背叛关羽】让人疑惑的是,糜芳早在徐州时期就跟随了刘备,是其创业集团中的一员 。而且其兄长糜竺,还是刘备手下的重要谋臣 。当初刘备新到徐州的时候,手底下无兵无钱,全靠作为当地首富的糜家支持,才有了起家的本钱 。后来陶谦病死,徐州群龙无首,也是糜竺糜芳作为最坚定的支持者,推举刘备成为了新的徐州牧 。这还不算,就连糜家的小姐,也就是糜竺糜芳的妹妹,也嫁给了刘备,成为糜夫人……
可以说,糜家真的是为刘备的事业而尽了全力,不单是万贯家资白送给刘备当军费,就连后来刘备数度兵败,失去立足之地四处流浪的时候,他们也是不离不弃 。然而,到了荆州这个节骨眼上,糜芳却选择了叛变,难不成真应了一句老话:共患难易,同富贵难?
一般以来都认为,糜芳叛变是因为与关羽不和 。在襄樊之战中,糜芳又在军资供给的任务上出了纰漏,导致被关羽责骂,故怀恨在心,才投降了孙权 。
这种说法确实也在理,关羽的历史评价上,本来就有一句“亲小人而远士大夫” 。这里的“小人”并非指奸佞卑鄙小人,而是用来指代社会地位低微,职业卑贱的人 。这句评价的意思是说,关羽为人粗犷,和底层人士关系很好,却瞧不上那些有一定社会地位,尤其是出身豪门,有官有爵位的人 。而糜芳的身份,恰好就是不受关羽待见的这类“士大夫” 。再加上关羽性格傲慢,好骂人,所以糜芳在他手底下做事,自然不会很快乐 。
不过,仅仅是因为与上司有矛盾,便背叛主公,献城投降,这个理由也太说不过去了 。前面已经说过,糜芳与刘备渊源很深,很早就在刘备手下为将 。当年曹操为了招揽他,以皇帝的名义封他为“彭城国相”,而糜芳却拒而不受,宁可跟着刘备四处奔波 。这说明,糜芳对刘备集团还是相当忠心的,不至于为了这么点理由,就出卖集团利益,背叛主公和上司 。
所以,关于糜芳的叛变,应该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关于这一点,我们还是先要从刘备说起 。
据史料记载,刘备在入蜀过后,麾下的文武官员,都得到了封赏 。而作为元老派的糜竺,也就是糜芳的兄长,官拜安汉将军,地位尚在诸葛亮之上,为群臣之最……表面上看,糜竺在蜀汉飞黄腾达,显贵到了极致 。然而事实上,不管是《三国志》,还是《后汉书》,在此后都几乎没有了糜竺的记载 。由此可以判定,糜家在入蜀过后,基本上被闲置架空,表面上地位崇高,实际上毫无实权……
这倒不是刘备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其实关于糜家曾在创业初期,给予他的无私支持,刘备是一直都记着的 。只是现在形势不同于往日,已经拿下了荆州和益州的刘备,麾下军队也有了一定数量,所以需要更多有才能的人,来管理这些地盘,和指挥军队作战 。因此不管是糜竺糜芳,还是糜家其他的人,都难以再得到重用,因为他们的才能不够 。
据史料记载,麋竺雍容大方,敦厚文雅,但是并不擅长谋略 。他在刘备门下其实也就是半个外交官的职务,从未领过兵、打过仗,也没有出过谋、划过策 。至于糜芳,作为武将的他,在此前的史料上,没有任何战绩记载,看得出其军事能力也一般 。在迅速崛起,并且蒸蒸日上的蜀汉集团中,他们肯定不会比诸葛亮,庞统,法正,黄忠,魏延这些才能出众的人更得重用 。所以,尽管糜竺官位崇高,糜芳也好坏是个太守,但都掩盖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现在的糜家,已经在刘备面前失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