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菩提达摩的传说故事有哪些?菩提达摩是怎样的一个人

关于神光
时神光于伊洛披览群书,以旷达闻,慕师之高风,断臂求法,师感其精诚,遂传安心发行之真法,授彼一宗之心印,改名慧可 。经九载,欲归西方,嘱慧可一宗之秘奥,授袈裟及楞伽经四卷 。未久即入寂,葬于熊耳山上林寺 。越三年,魏使宋云度葱岭时,适逢达摩携只履归西方 。师之一生颇富传奇,亦难辨其真伪 。师之示寂年代有梁大通二年(528)、梁大同元年(535)或二年等异说 。又梁武帝尊称师为“圣胄大师”;唐代宗赐“圆觉大师”之谥号,塔名空观 。
一苇渡江
达摩传说渡过长江时,并不是坐船,而是在江岸折了一根芦苇,立在苇上过江的 。现在少林寺尚有达摩"一苇渡江"的石刻画碑 。关于"一苇渡江"的解释,儒家有不同的说法 。他们认为"一苇"并不是一根芦苇,而是一大束芦苇 。
关于一苇渡江还有一种说法是达摩和梁武帝对话后,梁武帝深感懊悔,得知达摩离去的消息后,马上派人骑骡追赶 。追到幕府山中段时,两边山峰突然闭合,一行人被夹在两峰之间 。达摩正走到江边,看见有人赶来,就在江边折了一根芦苇投入江中,化作一叶扁舟,飘然过江 。至今,人们仍把幕府山的这座山峰叫做夹骡峰,把山北麓达摩休息过的山洞称为达摩洞 。今日长芦禅寺内的一苇堂,就是为纪念达摩渡江后参拜长芦寺而建的 。达摩“一苇渡江”后,在江北长芦寺停留,后又至定山如禅院驻锡,面壁修行 。定山寺至今留有“达摩岩”、“宴坐石”、达摩画像碑等遗迹 。其中,达摩画像碑为国内最早的达摩造像碑,比嵩山少林寺的祖师碑要早120多年 。定山寺成为禅宗重要丛林,被誉为“达摩第一道场” 。
少林禅缘
达摩过江以后,手持禅仗,信步而行,见山朝拜,遇寺坐禅,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到达了嵩山少林寺 。达摩看到这里群山环抱,森林茂密,山色秀丽,环境清幽,佛业兴旺,谈吐吻洽 。心想,这真是一块难得的佛门净土 。于是,他就把少林寺作为他落迹传教的道场 。广集僧徒,首传禅宗 。自此以后,达摩便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 。
古人有诗赞日:
路行跨水复逢着,独自凄凄暗渡江 。
日下可怜双象马,二株嫩桂久昌昌 。
达摩抵魏,游嵩山少林寺,在那里独自修习禅定,时人称他为壁观婆罗门 。有道育、慧可二沙门礼见达摩,并亲近和供养四、五年 。达摩感觉他们真诚,传授以衣法 。又把四卷《楞伽经》授与慧可说︰‘我看中国人的根器于此经最为相宜,你能依此而行,即能出离世间 。
随着禅宗在中国的发展,达摩逐渐成为传说式的人物 。首先是传说达摩到金陵(今南京)时和梁武帝的问答 。梁武帝是笃信佛教的帝王,他即位以后建寺、写经、度僧、造像甚多,他很自负地询问达摩︰‘我做了这些事有多少功德?’达摩却说︰‘无功德 。’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是有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 。’武帝不能理解,达摩即渡江入魏 。记载这个传说的最古文献是敦煌出土的佚名《历代法宝记》(774年间撰)和唐·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二之上 。后来禅宗著名的《碧岩录》把它作为第一则‘颂古’ 。
遇毒而逝
达摩晚年的事迹,各传都未明确记载 。后人传说他遇毒而逝,葬于熊耳山(今河南宜阳县),但又传魏使宋云自西域回国时遇达摩于嵚岭 。达摩手携只履翩翩独逝 。所以又有‘只履西归’的传说 。
达摩离开洛阳之后,他与弟子继续北行传法(《续高僧传》中称他为“齐邺下南天竺僧菩提达摩”,《楞伽师资记》中也有“达摩禅师,志阐大乘,泛海吴越,游洛至邺”的说法) 。但不仅受人“讥谤”,而且还遭到了光统律师、流支三藏等人的人身迫害,竟然六次被毒,最终因中毒不救而死 。葬于熊耳山(今河南宜阳县),起塔于定林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