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学好咏春拳打遍天下都不怕?

随着电影《叶问》与《一代宗师》的走红 , 咏春拳亦成为大众眼中的热风武术 。据说 , 香港人家要把小孩送到海外读书之前 , 必先让他们去学咏春拳 , 以避免被人高马大的洋鬼子同学欺负 。这即证实了咏春拳在香港及海外的普及 , 也证明了咏春适合搏击 , 可以以小胜大 , 以弱击强 。
尽人皆知 , 李小龙曾经修习过咏春拳 , 并且提炼了其中的精髓 , 创造出截拳道 。如今 , 遍布在五大洲七十多个国家的咏春拳馆就有六千家以上 , 咏春拳成为世界上习练人数最多的拳种之一 。北京、佛山等地都成立有咏春拳协会 , 会众颇多 。在武术式微的年代 , 咏春拳何以依然如此蓬勃呢?它旺盛的生命力来自哪里?
* , 咏春拳是女人创造的吗?
有相当一部分人 , 看了杨紫琼出演的《黑煞斗咏春》之后 , 才知道咏春拳 。电影情节当然虚构 , 但咏春拳是福建严咏春所创的说法 , 广为流传 。据说 , 严咏春是清中叶少林俗家弟子严四(一说严二)之女 , 随父于九连山下卖豆腐 , 同时跟随少林大师五枚师太习武 。她偶尔见到蛇鹤相争(一说是猫鹤) , 悟出了生克之道 , 发明了咏春拳 。
另一种说法 , 则认为咏春拳由五枚师太创立 。由于南少林被毁 , 她避祸于川滇边界的大凉山 , 见蛇鹤相争而创出咏春拳 , 后来传于严咏春 。据说 , 为了对付那些深谙少林武技的反叛者 , 五枚师太刻意令咏春拳“处处针对少林拳术” 。这就解释了咏春何以简练有效 , 没有花架子 。
还有两种说法都与此相似 , 只是不认为五枚师太是严咏春的直系师傅 , 一种认为严咏春是五枚的第四代弟子 , 另一种认为是第六代 。
以上四种说法 , 都倾向于咏春为女性所创 , 区别仅仅在于创始人及流传顺序的不同 。
第五种说法则认为 , 咏春拳是清初“天地会”的独门武技 , 为河南嵩山少林弟子一尘庵主所创 。他(或“她”)首先传给汀昆戏班的武生张五 , 张五后来落难来粤 , 落脚于南海县佛山镇“琼花会馆” , 将咏春拳传于粤剧界诸弟子 。戏班的黄宝华、梁二娣、大花面锦等人学得此拳 , 又传给在佛山开中药店的梁赞 , 此后梁赞将咏春拳发扬光大 。第六种说法 , 则说咏春拳应为永春拳 , 得名于南少林的永春殿 , 乃当年进殿者所习的南派内拳法 , 全称是少林永春 , 总教习是少林弟子至善禅师 。南少林被焚后 , 至善逃到佛山 , 曾一度藏匿于粤剧戏班中当伙夫 。后打抱不平露出行藏 , 戏班中人纷纷拜他为师 。弟子中有惠州人氏苏三娘 , 为戏班花旦 , 所学尤精 , 被誉为“永春三娘” 。后三娘将武功传于戏班黄华宝、梁二娣等人 , 黄、梁又传佛山梁赞 , 使永春拳在佛山发扬光大 。
然而 , 上述种种都是传说 , 几乎没有书面资料作为证据 。这些传说本身 , 又往往站不住脚 。比如说 , 咏春拳与南少林有关 。但南少林是否存在 , 位于何处 , 无人得知 。福建有多个地方都认为自己当地的名寺就是南少林 , 但也都举不出有力证据 。
即使南少林存在 , 作为一个与嵩山少林对应的寺庙 , 就不应该有一位女弟子 。如果五枚是俗家弟子 , 又不能被称为“师太” 。而“一尘庵主”这样的名字 , 难辨男女 , 生平无考 , 很难说有什么可信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