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学好咏春拳打遍天下都不怕?( 二 )


一般认为 , 咏春纵使不是女性所创 , 也是一种与女性相关的拳术 , 其身法招式里面 , 充满了女性的痕迹 。咏春拳属于闭门拳 , 自卫拳 , 在拳理上多以自我封闭的方式来应对外界 , 所谓“以不变应万变” , 这说明它是为了女性自卫而设计的 。咏春的长处在于埋身搏击 。它拳快而防守紧密 , 马步灵活和上落快 , 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 , 注重刚柔并济 , 气力消耗量少 , 这也是针对了女性体弱的特征 , 与一些硬扎硬打的功夫相距甚远 。
* , 是谁把咏春带向世界?
公认的一代宗师是梁赞 。据说 , 咏春拳这个名字 , 就是从梁赞开始的 。梁赞 , 原名梁德荣 , 生于1826年 , 卒于1901年 , 随父到佛山开设荣山堂药店同时传授武术 , “荣”字草书形似“赞” , 以讹传讹成为“赞生堂” , 梁德荣人称“佛山赞先生” , 他即被称为梁赞 。在武馆里 , 梁赞教的是一套简洁流畅而又变化多端的偏身拳 。他说 , 这套拳叫做咏春拳 , 为严咏春师祖所创 。咏春拳之名自此出现 。
但以一人之力 , 将咏春拳推广到世界各地的 , 莫过于叶问 。叶问生于1892年 , 卒于1972年 , 本名叶继问 , 祖居佛山 。他是名门望族之子 , 自幼习武 , 师从多位高手 , 也曾受教于梁赞之子 。1949年 , 他移居香港后 , 在九龙某职工总会教授咏春拳 , 开始了授拳生涯 。之后 , 一直到他去世 , 他始终教拳不辍 。二十多年来 , 叶问对咏春进行改善及推广 , 使咏春能在港、台及世界各地发扬光大 , 声名大噪 。在佛山的祖庙 , 有一间著名的“叶问堂” , 就是为纪念他而设的 。
叶问个子矮小 , 只有1米63 , 但身体健壮 。他一双大眼 , 精光四射 , 外型朴素 , 举止大方 。他走路快 , “身轻如燕”、“日行千里” 。
叶问十分注重对人才的选择 。他经常对儿子说:“徒弟选择一个好师傅 , 固然困难;但师傅选择一个好徒弟 , 更加困难 。”这种“得天下贤才教育之”的敬业态度 , 尤为难得 。他一生教拳 , 从不挂牌 , 亦不卖招生广告 , 生源全靠口口相传 。他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 , 就是表示“我有选择学生的权利 。”
他对咏春拳最大的贡献 , 就是他曾经在西式学校读过书 , 可以经常用力学原理 , 或者从几何角度解释咏春拳 。同时 , 他对五行、八卦、相生相克等玄学词语不屑一顾 , 宁肯用更平实的语言进行解释 , 这是对功夫的净化 。他去掉了咏春拳身上的光环 , 不给人妖魔化咏春拳的机会 。这也是咏春得以普及的一大原因 。
在武术界 , 有人喜欢用“巧遇”、“化外高人”、“祖传”、“武林秘笈”等玄之又玄的说法来自高身份 。再说 , 当时金庸、梁羽生的小说也正在流行 , 使这种说法一时甚嚣尘上 。叶问讨厌这种“巧遇奇人异士”、“ 授予特异功能”的 “武林绝学” 。他认为这是在藉此欺骗门徒宣传自己 , 是对自己的所学毫无信心, 对功夫之法度认识肤浅的表现 。
咏春拳实而不华 , 简单实用 。叶问把这些特质发扬光大 。他谦虚谨慎 , 从不自称宗师或者掌门人 。其他人如果以之相称 , 叶问会连连拒绝 。所以 , 弟子们皆称他为“问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