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老谋深算为何一开始自己死都不肯上梁山?

《水浒传》真乃千古奇书 , 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悟 , 获益良多 。宋江作为梁山好汉之首 , 身上藏着太多的谜团 。
在《水浒传》的前半段 , 宋江虽然结交江湖草莽 , 跟多方反贼都有着亲密的关系 , 但却始终忠于朝廷 , 从未生过反叛之心 。即使怒杀阎婆惜险些丢掉性命 , 流放途中在清风寨秦明花荣上山 , 他自己都没有动摇 , 仍坚持前往江州 。直到浔阳楼题反诗 , 才被迫上了梁山 。宋江对赵宋王朝真有这么忠诚吗?不 , 宋江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
宋江在郓城是一名押司 , 尽管人人敬仰 , 但说破天了也只是个小吏 。在古代 , 官就是官 , 吏就是吏 , 他宋江作为押司一辈子也别想进入大宋王朝的核心权力层 。要做官 , 通常只有科举一条路 , 但是宋江忙着仗义疏财结交朋友 , 估计书读得也不怎么精 。
而宋江并不是个甘于平淡的人 , 所以 , 早在晁盖还在东溪村当保正的时候 , 宋江心中就有了这个大胆而又疯狂的计划 , 就像诸葛亮的隆中对 。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为将来做铺垫 。
黄泥岗事发 , 宋江甘冒奇险 , 私放晁盖 , 就是要他去为自己寻找一片革命圣地 。宋江很有头脑 , 决不能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让晁盖去做陈胜 , 做张角 , 他要做刘邦 , 做曹操 , 等着将来时机成熟后窃取革命果实 。晁盖果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 给他寻了八百里的水泊梁山 。
然后就是刘唐前来送信 , 宋江很明确现在还不是上梁山的时候 , 去了只能给他晁盖当小弟 。但是他也觉得郓城这个小地方是有点伸不直腰了 。
阎婆惜跟他本来就没啥感情 , 便悲惨地做了他追寻权力的第一个垫脚石 。宋江凭着对大宋律法的熟悉和与知县大人的交情 , 很好地拿捏到了刺配江州的力度 。
这一路上 , 他都在努力地培养属于自己的革命同志 , 为将来梁山夺权打下基础 。他先让花荣和秦明上梁山给他做前期准备 , 自己还要去招揽更多的小弟 。
随着揭阳三霸一伙人和戴宗李逵的加入 , 宋江终于有了跟晁盖叫板的实力 , 上梁山的时机终于成熟 。不然以宋江的精明 , 能傻到公然题反诗还留名?
这也是他不同于晁盖那个土包子 , 上梁山也要上得有气度 , 也要收买人心 。
于是他写了很有气势的两句话:他年若遂凌云志 , 敢笑黄巢不丈夫 。在那些没读过几天书的江湖二愣子眼中 , 宋江跟晁盖高下立判 。
江州劫法场后 , 一大波好汉跟着宋江上了梁山 , 加上原来清风山清风寨的人马 , 一下就喧宾夺主 。晁盖要跟他平起平坐 , 他却深知初来乍到 , 根基未稳 , 所以表面推辞 , 在日后却开始慢慢架空晁盖 。直到曾头市一役 , 晁盖被一支毒箭莫名其妙地射死 , 除了“史文恭”三个字 , 没有其他任何的证据 。
宋江得梁山 , 如刘备得西川 。刘备的目标是挥师中原 , 一统天下 , 而宋江的目标不过是引起朝廷的重视将来招安封个大官 , 这就是他出身小吏的阶级局限性 。只可怜了他手下一帮只想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兄弟 , 他们没有政治头脑 , 没有远大抱负 , 却成了宋江实现他不切实际幻想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