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边塞三剑客都是何人?又为什么要斗诗

有唐一代,国家开疆拓土,气吞万里如虎 。有些诗人变成了军人,有些军人则有了诗人气质,于是出现了我们今日称作的边塞诗人 。高适、王昌龄和王之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还有一位是岑参,被后世称作“边塞四诗人”) 。作为军旅诗人,他们让我们看到了男人应有的刚性,军人的勇毅,还有诗人的有趣——总之呈现了人生的瑰丽精彩一面 。诗会诗宴,斗诗博名,也是流行在诗人中的一种雅趣常俗 。开元中,高适王昌龄和王之涣间,便发生了轰动一时“事件” 。先说第一个诗人高适 。老高是商丘睢阳人,曾做官至刑部侍郎、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 。高适的诗,有《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和《塞下曲》等
,《蓟中作》、最厉害的该有《别董大二首》“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你自己琢磨,高适诗里,有股高古的悲凉气 。第二个诗人王昌龄,是我一直与王之涣弄混的军旅诗人王昌龄, 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 。又说京兆长安人)人 。人称“七绝圣手” 。王诗人的命运有点苦:史书上说他,早年家贫,而立岁始中进士,汜水尉任上,因事贬岭南,开元年间返长安,安史乱中,竟为刺史闾丘晓杀 。边塞诗人中王昌龄的诗俺最服膺,从“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到“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再到“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尤其是“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已报生擒吐谷浑”,均是边塞诗的标杆之作 。一个人一生留下一首好诗就不容易了,王昌龄却至少留下了20首,端的威武 。而我独喜王昌龄,还有一原因,他有《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清越且深情,非同寻常——我女儿的名字,就来源于“一片冰心在玉壶”,而我在“搜狐”的博客,就叫“洛阳亲友如相问” 。
第三位诗人,是王之涣,他也是山西绛州(今新绛县)人 。不说都知道吧,《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其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妇孺皆知户户晓得 。而他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更是千古绝唱 。和其他任何朝代的文人一样,唐代的有志气和抱负的诗人也渴望功名,渴望侍立君侧,得意与失意时也都会弹剑放歌,纵情酒色,《唐诗纪事》有这样一段记载:
开元年间,前述四位边塞诗人之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一日在长安聚,聚在一间酒吧饮酒,酒酣中,忽然有梨园伶官(歌女与演员)十数人及妙妓等登楼“会宴”,唱诗表演 。见状,王昌龄等三人便私下相约说:“我们仨在国中文坛各擅诗名,咱们何不打个赌 。聆听下这些人的表演,谁的诗被当做歌词演唱得越多,谁就是今晚的赢家 。”话音未落,就听一位歌女放歌“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曲声尤绕,王昌龄站起来,在墙上划了一道:“不才的一首绝句 。”,再过一会,又有一位歌女放开嗓子唱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站起来,也在墙上划了一道说:“高某人的一首绝句 。”又过一会,一位歌女站起来又唱到:“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这一回,王昌龄再站起来,举手在墙上又划一道:“我有两首绝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