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唐灭高句丽之战?战争产生的原因,背景以及影响又是什么?( 三 )


贞观二十一年(647)二月,唐太宗决定出兵攻打高句丽 。朝议认为高句丽依山为城,易守难攻,应派偏师进袭骚扰,使其国人疲于应付,耽误农时,几年后即可使高句丽因粮荒而土崩瓦解 。唐太宗采纳这一建议 。三月,唐太宗命牛进达和李勣率军从水陆两路进扰高句丽 。
贞观二十一年(647),太宗命牛进达、李勣、李海岸率军从水陆两路进扰高句丽 。李勣率军渡过辽水,途经南苏等数座城,高句丽兵多背靠城墙拼战,李勣将他们打败,并焚烧其外城后回师 。牛进达、李海岸率军进入高句丽境内,经历一百多次战斗,战无不胜,又攻克石城 。进军到积利城下,高丽兵一万多人出城迎战,李海岸将其击败,斩首二千级(通常杀敌数远多于斩首数) 。%20十二月,高句丽王让他的儿子莫离支高任武入朝谢罪 。
百济与新罗也参与进了唐与高句丽的战争,百济攻破的新罗13座城 。
贞观二十二年(648)古神感率唐军渡海攻打高句丽,遇到高句丽军步骑5000,唐军在易山击破了他们 。当晚,1万多高句丽军袭击古神感的船,再次被古神感击败 。%20[36]%20薛万彻率唐军渡过鸭渌,到达泊灼城,高句丽人害怕,放弃邑居而逃跑,大酋所夫孙抵抗,薛万彻击斩所夫孙,又击破3万高句丽援军 。

什么是唐灭高句丽之战?战争产生的原因,背景以及影响又是什么?

文章插图
剪除羽翼
唐高宗时期 。永徽五年(654),安固率领高句丽军与靺鞨兵攻打契丹,唐朝松漠都督李窟哥在新城把他们打的大败 。永徽六年(655年),高句丽与百济、靺鞨联兵入侵新罗,新罗王金春秋遣使向唐求救,高宗命营州都督程名振和左卫中郎将苏定方率军击高句丽 。夏,五月,程名振等人渡过辽水,高句丽见程名振等人的军队少,就开门渡过贵端水来迎战,程名振等人奋力攻击,击败高句丽军,杀获千馀人,焚烧了敌人的外城以及村落而返回 。显庆三年(658)六月,营州都督兼东夷都护程名振、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将兵攻高丽之赤烽镇,拔之,斩首四百馀级,捕虏百馀人 。高丽遣其大将豆方娄帅众三万拒之,名振用契丹兵迎击,击败高句丽军,斩首二千五百级;显庆四年(659)年,唐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在横山击破高句丽将领温沙门 。
显庆五年(660),百济恃高句丽的援助,多次侵略新罗,新罗王春秋上表求救于唐朝 。唐朝以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水陆十万军队伐百济 。以新罗王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率新罗之众 。苏定方率唐军从成山渡海,百济据熊津江口以抵抗唐军 。苏定方率唐军击破百济军,百济死数千人,其余都溃逃了 。苏定方指挥唐军水陆齐进,直接向百济的都城进军 。百济动用全国兵力来交战 。唐军大破百济军,攻灭百济,百济王义慈及太子隆、次子以及各城都投降于唐军 。百济有五部、三十七郡、二百城、七十六万户,唐朝在百济设置熊津等五都督府 。
唐朝攻灭百济,使高句丽失去了一个军事盟友 。高句丽侧翼完全暴露在唐朝的直接攻击之下,高句丽侧翼也失去了战略防御屏障 。
灭国之战
唐朝对高句丽连续不断的发动军事进攻,不断瓦解着高句丽的基础 。唐朝对高句丽的频繁进攻,为最后灭亡高句丽奠定了基础 。
显庆五年(660)十二月,唐朝派契苾何力、苏定方、刘伯英、程名振率军分道进攻高句丽 。
龙朔元年(661),唐朝募河南北、淮南六十七州兵,得四万四千馀人,前往平壤、镂方行营 。以鸿胪卿萧嗣业为夫馀道行军总管,率领回纥等诸部兵前往平壤 。
当初,苏定方打平百济,留下郎将刘仁愿守百济府城,又以左卫中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 。王文度渡海时去世 。百济僧道琛、旧将福信聚集人众据守周留城,从倭国迎来原先的王子丰立之,率军在府城包围刘仁愿 。唐高宗下诏任命刘仁轨检校带方州刺史,统帅王文度的军队,顺便征发新罗兵,以援助刘仁愿 。刘仁轨御军严整,所攻击的都成功打下了 。百济在熊津江口立两栅,刘仁轨率军与新罗兵一起攻打,攻破之,杀死、溺死敌人一万多人 。道琛等人解除府城的包围,退守任存城 。新罗粮尽,返回 。道琛自称领军将军,福信自称霜岑将军,招集徒众,势力越来越大 。刘仁轨兵少,与刘仁愿合军,休息士卒 。唐高宗下诏新罗出兵,新罗王春秋奉诏,派他的将军金钦统帅军队援助刘仁轨 。到达古泗,福信截击,击败了金钦 。金钦返回新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