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为何与学生反目成仇?揭秘明代的师生关系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师生关系如何?是否也有师生反目的情况出现?
明代科举中的座主、门生关系
古代科举,读书人唯一的出路就是考试做官 。这种晋升的台阶,也逐渐催生出一种特殊的师生关系——座主与门生 。所谓座主,指的是科举考试中录取考生的主考官,而座主们则称这些弟子为门生 。
【张居正为何与学生反目成仇?揭秘明代的师生关系】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道”的传统,而对于座主,则更为尊重 。科举本身有很大的偶然性,一旦金榜题名,决定了考生一生的前途 。正如明代一位状元所言:“饮水则思源,依木则思荫;一冠、一组,安所非老师赐也!”
士子们自然对座主感恩戴德,一旦高中,在科举考试放榜后,门生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向座主投“门生刺”,并“拜谒”和“贽见”(执持礼物以求见)座主,以确认座主、门生关系 。
这还只是开始,门生们会经常登堂、贽见老师,除了这些人情往来,还要为老师结集出书,自觉地靠拢,在官场惟老师马首是瞻 。老师生前要为其奔走效力,死后也要为其治丧,撰写纪念诗文,并照顾其家属 。
而身为老师的座主对门生也会投桃报李,极尽照顾之能事,比如优先提拔门生,积极扩大他们的政治影响力 。门生犯错,也会尽力助其开脱罪责 。
师生之礼之所以成为明代公认的亲密关系,因座主不惟是老师,他们更是科举新鲜人的仕途引路人 。通常担任科举考试主考官的,都是内阁重臣,能够与这样的重臣攀上关系,是很多士人求之不得的 。
座主与门生既是施恩与报恩的关系,同时又构成利益共同体 。对于门生而言,朝中有人好做官,老师的提点和照顾对他们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人脉资源 。对座主来说,爱护和提拔门生,也就是在培养自己的政治势力 。所以门生们对座主除了感情上的师生关系,更多的是身为利益共同体的自觉 。
内阁首辅张居正遭学生弹劾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也有座主和门生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反目成仇的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张居正 。
张老师自从隆庆年间成为内阁首辅,后来又得李太后和万历皇帝信任,先后执掌大明政权达十年之久,可谓明朝有史以来最有权力的首辅,没想到在他身上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学生弹劾老师的丑闻 。
第一个弹劾他的正是他的门生刘台,此人是隆庆五年的进士,张居正是那年的主考官,两人是实打实的师生关系 。张居正对刘台有恩,本身是他的座主不说,在刘台中进士后只做了两年刑部主事的情况下,就提拔他做监察御史,巡按辽东 。
这样的际遇,是很多人一生都难得的机会 。刘台对张居正自然是感恩戴德,但在他担任监察御史期间却出了一桩事,当时的辽东总兵李成梁在对蒙古的战斗中取得大捷 。
李成梁也是张居正信任的边臣,刘台大概是邀功心切,抢先把这件事上奏了朝廷 。但是按照制度,奏捷本应该是总兵和巡抚联名上奏,刘台身为巡按,根本没有上奏的权力 。
奏捷邀功,虽然不是大事,但按例应该降谪 。按说以张居正当时的权力,是可以照顾一下门生,把这事压下来,但他大概想敲打一下这个弟子,就请旨予以申斥 。
没想到刘台反而不干了,他愤懑难平,在万历四年上了一道奏章,做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直接撕破脸皮,公然弹劾自己的老师张居正 。
张居正故居
在这份奏章里,刘台列举了老师的七大罪状:一是驱逐高拱示威,又遗书市德,使朝廷无礼于旧臣;二是违反祖制,赠成国公朱希忠以王爵;三是任用张四维、张瀚等亲信;四是威福自用,目无朝廷,朝臣畏居正者甚于畏陛下;五是利用考成法,挟制六部;六是摧折言官,仇视正直之士;七是以权谋私,夺辽王府地,为子弟谋乡试,在江陵造豪宅,接受武臣贿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