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古人们夏天喝什么饮料?古人们如何过夏天

夏天到了,气温高了 。现代人有空调、冰箱,过去没有这些制冷设备,古代中国人是怎么过夏天? 夏天与冬天一样,颇不适宜的气候条件降低了人类生活的质量 。为此,古代中国古人想出来了不少过夏天的办法,有不少发明 。如在先秦时代,时人便利用天然冰来制冷,给食物保鲜、做冷饮 。
据《周礼》记载,当时周王室为保证夏天有冰块使用,还专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管理“冰政”,负责人称“凌人” 。此部门的编制不小,共有80名“职工” 。一般从每年冬天的十二月起,工人开始采取天然冰块,运至名叫“凌阴”的冰窖中储存 。从考古发现来看,家有储冰室是古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汉西汉梁孝王刘武,死后葬于今河南永城县境内的芒砀山 。其墓相当豪华,除了带“卫生间”外,还有一冰窖 。大概刘武怕热,生前享受惯了,死后也要“吃冷饮” 。周王室还会将冰块赏赐给身边人,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享受的,据《左传·昭公四年》记载,只有相当于今高级干部的人才能分到,即所谓“食肉之禄,冰皆与焉”,没有资格吃肉的官员,也没有资格在夏天使用冰块 。
这种“赐冰”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清 。明人刘侗、于奕正撰《帝京景物略》记载,每年到了立夏,明朝廷便会赐冰给文武大臣 。清代也是这样,把赐冰当成一种官员福利,但赏赐形式有所改变,不是直接领冰块,而是发放“冰票”,京城“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有冰票,此即清人富察敦崇撰《燕京岁时记》中所记的“届时由工部颁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差等” 。古人日常使用的冷藏器具叫“鉴” 。鉴,实是一种大盆,早期是陶质,春秋中期以后流行青铜鉴,又称“冰鉴” 。冰鉴可以看作是一种原始冰柜,使用时,将盛满饮料或食物的器皿放进去,四周围满冰块,合上盖子,不多时“冷饮”就可制成 。1978年发掘的战国时期曾侯乙墓中便曾出土了一件精美的原始冰柜——蟠虺铜方鉴 。
上述制冷方法并非百姓所用 。秦汉时期,普通人家过夏天,“冷气”的主要来源是水井,制冷和保鲜使用“井藏法”:或在井中置一口大瓮,作为放置食品的“冷藏室”;或将食品置于篮子中,用绳索系于井下保存,现代仍有人使用此法做“冰镇西瓜” 。事实上,古人用来解渴的冷饮也没有现代这么讲究 。对普通人而言,井水便是他们最好的“饮料” 。如汉代人,夏天的主要饮料基本上是井水,时人认为“井之所尚,寒泉冽清” 。现在大家流行喝矿泉水,似有汉人遗风 。古人管热饮叫“汤”,冷水才叫“水” 。汉代夏天已有比较讲究一点的饮料——蜜水,这是一种在水里掺入蜂蜜的一种饮料,可看作是“汉代雪碧”,是当时的一种高档饮料 。
到汉末,在饮料里加蜜已成为时人常规喝法 。汉末枭雄袁术,便十分爱喝这种饮料,袁术死时正是大热天,想喝杯蜜水,但当时军中已绝粮,哪还有蜜?厨师端来了水,袁术长叹:“我袁术怎么到了这个地步”后,趴在床上吐血而死,此即《魏书》所谓“时盛暑,欲得蜜浆,又无蜜……”袁术想喝的这种“蜜浆”,就是类似蜜水的一种夏季饮料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一代枭雄竟让一杯饮料羞死了,这不能不说是中外饮料史上的一件奇闻 。到了隋唐,饮料比以前讲究多了,出现了类似深受今人推崇的保健饮料,时人把这种饮料称为“饮子” 。饮子系用果品,或草药熬制而成,解渴的同时,还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饮子很受隋唐消费者的欢迎,当时长安街头“饮子店”很多,和今街头冷饮店一样,生意兴隆,有的饮子店还可以先喝后付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