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研究曹操DNA曹操家族DNA研究靠谱吗

为什么要研究曹操DNA?
近日,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了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的最新成果,称已100%确定了曹操家族的共有基因类型 。
曹操的身世一直是个历史之谜,曹操墓尚未确认,没有曹操本人的DNA,专家凭什么100%确定其家族共有的基因呢?课题组负责人——复旦历史系教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韩昇和复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李辉,回答了公众的疑问 。
此前,河南安阳“曹操墓”的真假曾引发社会广泛争论 。如今,复旦公布曹操家族的DNA研究成果,是否有借“曹操之名”博眼球、拉经费之嫌?
韩昇说,找曹操家族做研究,有科学的必然性,也有偶然因素 。“用遗传学技术研究历史,世界很多国家都有成功的案例,但主要集中在史前,我们希望能够把这个手段运用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 。”正好在这个时候,河南安阳宣称发现了“曹操墓” 。“我们觉得,遗传基因学手段,可以为曹操墓的真伪提供佐证,于是就尝试去做了 。”
而且,追寻曹操的基因“足迹”也相对容易 。李辉解释:首先,曹操家族是帝王家族,家谱记载比较全,如果随便找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家谱,不是断断续续就是缺少记载,肯定没办法做研究;其次,曹操这个人由于历史争议性,所以假冒的人不多,客观上保证了其家族后代的相对可靠;其三,曹氏宗族的墓葬集中,保存条件较好,材料丰富,所以帮助课题组很快找到了第一个切入口,确定了检测的古DNA样本 。
凭什么100%确定家族基因?
没有曹操本人的DNA,专家凭什么100%确定其家族共有的基因呢?
李辉说,要把曹操家族后人与近2000年前的曹操进行“亲子鉴定”,锁定曹操的DNA特性尤其重要 。课题组从2009年起在全国征集曹操后代(男性)的静脉血样本 。采集对象包括79个曹姓家族的280名男性和446个夏侯、操等姓氏在内的男性志愿者,最终样本总量超过1000例 。
与此同时,课题组专家对全国各地258个曹姓家谱(其中118部在上海图书馆)做了全面的梳理研究,并与史书和地方志参照,找到曹氏迁徙的线索 。“比如曹氏各个分支的祖先以及现居住地与历史记载上曹操后代的流向能不能相吻合 。”韩昇说,经过这一步骤的研究,课题组筛选出了家谱记载为曹操直系后代的8个曹氏族群 。
锁定这8个族群后,再对他们的DNA进行检测 。“人类DNA共有30亿个碱基对组合成23对染色体和线粒体,男性独有的、碱基对也比较稳定的Y染色体是最合适的检测对象 。”李辉说,经过复杂的Y染色体DNA全序列检测,最终发现其中6个家族属于O2*-M268的基因类型,这6支O2*-M268类型样本的祖先交汇点在1800年至2000年前,正是曹操生活的年代 。
李辉认为,该基因类型非常罕见,假冒的可能性只有千万分之三 。“因此,在法医学上可以认定,他们是真实的曹操后代 。”同时,课题组从曹操叔祖父曹鼎牙齿中提取的古DNA(上世纪70年代出土于安徽亳州的曹氏宗族墓),也属于上述基因类型 。根据史料记载,曹操之父是曹操祖父的养子,曹操直系后代与曹操叔祖父有同样的基因类型,说明“曹操之父当年来自家族内部过继 。”李辉说 。
人文内容能用科技手段解释吗?
发现曹操的DNA究竟有什么学术意义?针对网民“拿着科研经费当儿戏,‘吃饱了饭没事干’”的质疑,课题组专家表示,科学研究不是闹着玩,或者功利性地为了帮人“认祖归宗”,而是证明了一种跨学科研究的优势和突破 。复旦此次的研究成果,第一次从基因层面验证了许多同姓人群在千百年前确实是一家 。而生命科学和历史学的跨学科合作,也将有助于更多历史谜团的揭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