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是汉人吗乾隆帝的生母是谁?

乾隆帝是汉人吗?
乾隆帝的生母是谁? 金庸的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中将乾隆帝写成了汉人,并与天地会头头是亲兄弟,从而无数人猜测乾隆帝是不是真是汉人了,其实关于乾隆帝的身世,在历史上也一直有着争论,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关于乾隆帝是汉人吗? 乾隆帝的生母是谁? 乾隆帝,名爱新觉罗·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是雍正帝的第四子,他天资敏慧,深受祖父康熙帝和父亲雍正帝的喜爱 。雍正帝一登基即按清朝密匣立储制度密立为皇储 。他在位60年而实际执政63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可以说,乾隆是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享年最高的皇帝,也是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 。在其统治期间,乾隆于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将大清王朝推向鼎盛,铸就了“康乾盛世”,使清朝达到了强盛的顶峰 。而且,乾隆皇帝是继远古尧舜实行禅让制后,第一个在有生和在位之年提出“禅让”的皇帝,虽然只是形式上的 。然而,就是这位真龙天子,他的身世却引来了后人的种种猜测,关于其生母和出生地之谜至今困扰着史学家,甚至有人认为:乾隆帝是一个汉人种!清高宗乾隆皇帝 乾隆帝的生母是谁? 清代官书和清宫档案均记载乾隆帝的生母是钮祜禄氏,四品典仪棱柱之女 。成书于乾隆六年(1741)的《清世宗宪皇帝实录》记载了雍正元年(1723),乾隆帝之母钮祜禄氏被封为熹妃之事:(二月甲子(十四日),)谕礼部:奉皇太后圣母懿旨:侧妃年氏,封为贵妃;侧妃李氏,封为齐妃;格格钮祜禄氏,封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懋嫔;格格耿氏,封为裕嫔 。尔部察例具奏 。【乾隆帝是汉人吗乾隆帝的生母是谁?】如此看来,乾隆帝之母是钮祜禄氏无疑 。然而,在清宫档案《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收编的谕令确实如此记载的: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奉上谕:尊太后圣母谕旨:侧福金年氏封为贵妃,侧福金李氏封为齐妃,格格钱氏封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裕嫔,格格耿氏封为懋嫔 。对照比较,《实录》与《汇编》中记载的被封为熹妃的,一个是格格钮祜禄氏,一个是格格钱氏 。而清代后宫制度十分严格,皇妃的封号只能有一个,且她们都是同一天、都是奉皇太后的懿旨受封,因此格格钮祜禄和格格钱氏应该是同一个人 。可是,两个姓氏无论从字形上看还是从字音上看,都无相似之处 。可能,乾隆帝的生母确实是汉人钱氏,这其中有一个奥妙的更改过程,只是《汇编》在汇编时没有被发现或被认为不用篡改 。其大致过程为: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正式设立秘密立储制,指定弘历为皇太子 。他的母亲总要有一个高贵的出身,因此,将熹妃钱氏篡改为钮祜禄氏 。是否可能由内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凌柱”将钱氏认作干女儿?如果事实如此,就解决了身份与姓氏的难题 。乾隆帝出生在何处? 乾隆帝自己认为他是在雍和宫出生的 。雍和宫坐落在北京城安定门内,是著名的喇嘛庙 。在康熙时代,这里是雍正帝胤禛做皇子时的潜邸--雍亲王府 。雍正帝当上皇帝后,将雍亲王府赐名为雍和宫 。乾隆帝登基后,把他父亲雍正帝的画像供奉在这座府第里的神御殿,派喇嘛每天诵经,他每年正月初七还会到雍和宫祭拜 。乾隆曾经多次以诗或以诗注的形式,表明自己出生在雍和宫 。如: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帝作《新正诣雍和宫礼佛即景志感》,其中有“到斯每忆我生初”的诗句;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正月初七日,乾隆作《人日雍和宫瞻礼》诗注云:“余实康熙辛卯生于是宫也 。”康熙辛卯年为康熙五十年(1711年),正月初七过去称作“人日”;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正月初七日,乾隆又作《新正雍和宫瞻礼》诗云:“岂期莅政忽焉老,尚忆生初于是孩 。”其下自注云:“予以康熙辛卯生于是宫,至十二岁始蒙皇祖养育宫中 。” 但是,在他在位期间就有人对他的出生地有不同看法,这人就是当时任军机章京的管世铭 。他随乾隆一起去避暑山庄,去木兰秋狝(xiǎn),写下《扈跸(bì)秋狝纪事三十四首》(收在《韫山堂诗集》),其中第四首涉及到乾隆皇帝的出生地:“庆善祥开华渚虹,降生犹忆旧时宫 。年年讳日行香去,狮子园边感圣衷 。”管世铭在这首诗的后面有个原注,说:“狮子园为皇上降生之地,常于宪庙忌辰临驻 。”这里明确地说:狮子园是乾隆皇帝的诞生地,因此乾隆常在先帝雍正驾崩的忌日,到这里小住几天 。不仅管世铭这么认为,连嘉庆帝也是这么看 。嘉庆元年(1796)八月十三日,乾隆帝86岁大寿,以太上皇身份到避暑山庄过生日 。嘉庆帝跟随去了,写下《万万寿节率王公大臣行庆贺礼恭纪》诗庆贺 。诗中提到乾隆的出生:“肇建山庄辛卯年,寿同无量庆因缘 。”其诗下注云:“康熙辛卯肇建山庄,皇父以是年诞生都福之庭 。”嘉庆在诗后注解说,皇祖康熙辛卯年(康熙五十年)题写了“避暑山庄”匾额,皇父乾隆也恰好于这年降生在山庄,这是值得庆贺的福寿无量的因缘!然而十几年后,嘉庆帝放弃了乾隆帝出生在避暑山庄的说法 。嘉庆十二年(1807),嘉庆帝命 。嘉庆在审阅朝臣编修乾隆《实录》和《圣训》呈送稿时,发现《实录》和《圣训》稿都把皇父乾隆的出生地写成了雍和宫,他始感事态严重,当即命令核查,并最终放弃狮子园的说法 。乾隆帝是汉种? 海宁是杭州府隶属下的一个滨海小县,陈家是当地的宦官之家,自明正德年间起便屡出举人、进士 。到了清朝,仕宦愈隆,陈之闿和陈之问两兄弟的后代颇有出息,陈之闿的儿子陈元龙是康熙年间的进士,历任巡抚、尚书、大学士;陈之问的儿子陈诜(shen)历任礼部与刑部尚书,其子陈世倌历任巡抚、工部尚书、大学士 。而这位陈世倌就是传说中乾隆帝的生身父亲 。那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传,康熙年间,身为皇子的雍正帝和大臣陈世倌往来密切,恰恰两家同时生子 。雍正帝的册妃钮祜禄氏生下个女儿,陈世倌的夫人生了个儿子,正当陈家兴高采烈之时,雍亲王让人把陈世倌的儿子抱进府中 。许久才送回 。陈世倌打开襁褓一看,却发现儿子变成了女儿,他大骇,不敢声张也不敢辩解,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乾隆帝即位后,得知自己的身世,便借南巡之名,去海宁探视亲生父母,六度南巡而四次到海宁并住在了陈家 。但此时陈世倌夫妇已去世,他便在父母墓前,用黄幔遮住行了人子大礼 。据说,乾隆帝知道自己不是满人后,常在宫中穿汉服,还问身边的大臣自己是否像汉人 。海宁陈家至今还有皇帝御书“爱日堂”和“春晖堂”的匾额 。“春晖”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爱日”也有孝慈之意,于是有人认为:如果乾隆帝不是陈家的儿子,怎么可能题这样的匾额? 乾隆帝为海宁陈家之子说似乎无懈可击,但也被后来的学者发现不少漏洞 。比如说,是为皇子的雍正帝胤禛,在弘历出生时(1711)为34岁而正当年,已有8岁三子弘时(长子、二子早殇),后又有五子弘昼,不存在为争储为目的的子嗣之忧;乾隆帝南巡主要是仿效其祖父六次南巡壮举并炫耀国力外加游山玩水,4次到海宁主要是为了视察钱塘江海塘工程;而陈家的“爱日堂”和“春晖堂”两块匾额确实有,但不是乾隆帝题的,而是康熙帝的御书 。其中“春晖堂”的匾额是康熙帝御赐给陈云龙的侄子陈邦彦的 。因此说,说!!乾隆帝是陈家之子有些牵强. 尽管如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乾隆帝还是谜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