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医保缴费不再进入个人账户怎么回事?单位医保缴费为何不再进入

国家医保局近日印发《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互助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在职员工个人账户支付的护理费用由个人支付 。保险费纳入,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纳入统筹基金 。
近年来,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余额占比偏高的问题逐渐显现 。2019年累计余额8426亿元 。专家认为,该意见降低了个人账户资金划转比例,同时扩大了个人账户使用范围,有利于医保基金发挥互助互助作用,提高参保人的保障水平 。
单位医保缴费不再计入个人账户
意见指出,应加强门诊互助功能 。普通门诊覆盖所有参保员工,缴费比例50%起 。随着基金能力的增强,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治疗费可适当向离退休人员倾斜 。
特别值得关注的一点是改进个人帐户记入方式的建议 。科学合理确定个人账户记账方式和级别 。在职职工个人账户记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 。所有保险费都包含在统筹基金中;退休人员个人账户原则上按固定金额记入统筹基金,转移金额按所在地区改革时基本养老金的2%左右计算,未来几年不会调整 。
该规定对医保个人账户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 。根据1998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与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为全部计入个人账户 。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另一部分转入个人账户 。转入个人账户的比例一般为用人单位缴费的30%左右 。该政策自推出以来一直在使用 。
也就是说,本次调整前,医保个人账户中的钱是全部个人医保缴费和单位医保缴费的30% 。意见正式实施后,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纳入在职职工个人账户,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纳入统筹基金 。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累计余额8000亿元

单位医保缴费不再进入个人账户怎么回事?单位医保缴费为何不再进入

文章插图
近年来,调整个人医保账户纳入方式的呼声甚嚣尘上 。学界普遍认为,个人账户分散集合资金总量,积累功能有限 。提高医保基金互助能力,必须调整个人账户结构 。
实际上,个人账户是员工医疗保险制度设计之初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中心主任朱明来表示,开设个人账户的初衷主要基于两个考虑:一方面是为了鼓励广大公众参与在当时参保率不高的情况下投保,同时也体现了个人对自身健康的关注 。另一方面是建立个人医疗基金积累机制,限制医疗需求过度释放,遏制过度消费 。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以及人人公平参保、医疗保险功能不断深化、减轻单位负担等政策目标的出台,个人而言,个人账户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下的需求,自身的短板也逐渐显现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邱玉林认为,个人账户分散了集合资金的总量,降低了医保基金的互助功能 。
随着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规模的不断增长,个人账户累计余额也在不断增加,个人账户累计余额占比偏高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根据国家医保局发布的《2019年全国医保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9年,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本期余额为2066亿元,累计余额(含生育)保险费)14128亿元 。本期余额1116亿元,累计余额8426亿元 。
账户内资金积累过多,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是医保个人账户饱受诟病的重要原因 。专家认为,在垂直个人安全方面,虽然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一直都包含在内,但累积效应并不明显 。老年人参保累计余额少,保障门诊费用的作用有限 。在横向风险分散方面,个人账户资金虽然有大量沉淀,但主要是年轻健康的人积累 。由于看病需求不高,这部分人群只能让这笔资金继续在账户里积累 。因此,建议未来进一步降低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划转比例,控制和缩小医保个人账户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