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要喝交杯酒的习俗是从何时开始?

结婚要喝交杯酒的习俗是从何时开始? 交杯酒是中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式 , 在古代又称为「合卺(音同谨)」 , 古语有「合卺而醑」 , 孔颖达解释道:「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 , 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醑 。」故合卺又引申为结婚的意思 。在唐代即有交杯酒这一名称 。到了宋代 , 在礼仪上 , 盛行用彩丝将两只酒杯相连 , 并绾成同心结之类的彩结 , 夫妻互饮一盏 , 或夫妻传饮 。这种风俗在中国非常普遍 , 如在绍兴地区喝交杯酒时 , 由男方亲属中儿女双全、福气好的中年妇女主持 , 喝交杯酒前 , 先要给坐在床上的新郎新娘喂几颗小汤圆 , 然后 , 斟上两盅花雕酒 , 分别给新婚夫妇各饮一口 , 再把这两盅酒混合 , 又分为两盅 , 取「我中有你 , 你中有我」之意 , 让新郎新娘喝完后 , 并向门外撒大把的喜糖 , 让外面围观的人群争抢 。据传喝交杯酒这一习俗源于先秦时期 , 唐代时除了沿用瓢作酒器外 , 亦可以杯代替 , 到了宋代 , 新婚夫妇喝交杯酒时用的是两个酒杯 , 先饮一半后再换杯共饮 , 饮完后则将酒杯一正一反掷于床下 , 以示婚后百年好合 。清朝末期 , 交杯酒仪式已发展成为「合卺」、「交杯」、「攥金钱」三个部分 。如今的婚仪中 , 「按杯于床下」之礼已被革除 , 「攥金钱」则为「掷纸花」所代替 , 但「交杯酒」之礼仪仍然实行 。交杯酒的形式越来越简化(图/历史要闻) 交杯酒主要是由「合卺」慢慢演变过来的 , 一对新婚夫妻在洞房之内共饮合欢酒 。卺是飘之意 , 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 , 新郎新娘各拿一个 , 用以饮酒 , 就叫合卺 , 合卺始于周代 , 后代相卺用匏 , 而匏是苦不可食之物 , 用来盛酒必是苦酒 。所以 , 夫妻共饮合卺酒 , 不但象征夫妻合二为一 , 自此已结永好 , 而且也含有让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 。正如《礼记》所载:「所以合体 , 同尊卑 , 以亲之也 。」宋代以后 , 合卺之礼演变为新婚夫妻共饮交杯酒 。《东京梦华录·娶妇》记载:新人「用两盏以彩结连之 , 互饮一盏 , 谓之交杯 。饮讫 , 掷盏并花冠子干床下 , 盏一仰一合 , 谷云大吉 , 则众喜贺 , 然后掩帐讫 。」这个仪式的象征意义是意味深长的 。交杯酒象征夫妻连为一体 , 永结同心(图/东方头条) 到了民国的时候 , 用彩绸或彩纸把两个酒杯联接起来 , 男女相互换名 , 各饮一杯 , 象征此后夫妻便连成一体 , 合体为一 。当然很多情况下 , 「惟新妇羞涩 , 不肯染指一尝」 。按民俗传统 , 交杯酒是在洞房内举行的 , 所以都把合卺与入洞房连在一起 , 但不管此俗的表现方式有何不同 , 其寓意与心态都是一致的 , 结永好、不分离的暗示对于新婚夫妻今后长期的婚姻生活都会产生影响 。
【结婚要喝交杯酒的习俗是从何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