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曾雄霸天下煊赫一时的五胡是怎么消失的

五胡十六国: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于公元304——439年间活跃在中国北方的政权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 。这个时期也被称为“五胡乱华”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 。散居在各地的少数民族部落,审时度势,纷纷建立政权 。其中最为强大的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他们连同汉人先后建立了十六个国家 。从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他们互相攻伐,几无宁日,史称“五胡乱华”——自然,这是一个倾向性很强的词汇 。人自欺者,恒被人欺 。胡未乱华,实乃自乱 。
传说中的“五胡”,曾经雄霸天下,煊赫一时,但都没维持多长时间,除羌族以外,其他四族不久便无影无踪 。那么,他们是怎么消失的呢?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先来说说匈奴 。东汉末年,蒙古大草原发生了一次空前绝后的旱灾,赤地千里,草木尽枯 。匈奴因此分裂为南、北匈奴 。北匈奴向西迁移至东欧,南匈奴则依附于东汉,不断南迁 。后来,匈奴后裔刘渊统一了南匈奴五部,冒称刘邦后裔,自立为帝,国号为“汉” 。不久刘渊的侄子刘曜夺取政权,把国号改为“赵”,史称前赵 。这前后二十多年间,是匈奴族最鼎盛的时期 。公元329年,前赵被石勒灭掉,匈奴的力量逐渐淡出中原 。大约一百年后,匈奴后裔赫连勃勃在内蒙古一带建立了一个短命的大夏国,但影响并不大 。
还有氐族 。氐族人先后建立过成汉、前秦、后凉等小国,其中以前秦最为强大 。公元351年,苻健自称大秦天王,史称前秦 。后来,苻坚即位,陆续统一了黄河以北地区,与东晋形成南北分立之势 。公元383年,苻坚下令南攻,率领百万大军御驾亲征 。东晋则派出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以水陆八万人迎敌 。两军在淝水一带隔岸对峙 。苻坚的重要助手王猛临终前曾告诫他,不要轻易进攻东晋 。但苻坚自认兵多势强,一意孤行 。到了淝水,苻坚望见晋军阵容严整,把远处八公山上摇动的草木也误认为都是晋军,开始心生胆怯 。开战前,晋军要求前秦军队稍微后退,以便登陆对垒 。苻坚答应下来 。前秦军队刚刚后撤,晋军便在军阵后面高喊:“秦军失败了!”秦军将士信以为真,狂奔乱逃,乃至大败 。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淝水之战” 。该战以后,前秦帝国四分五裂,最终为后秦所灭 。
再说羌族 。公元386年,羌族贵族姚苌在长安称帝,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统治区有今陕西、甘肃、河南等地 。后秦在历史上无甚建树,417年为东晋刘裕所灭,羌族退出了中原 。但中国其他区域的羌族人民按部就班地传承下来,至今仍有三十多万羌族后裔聚居在四川省阿坝州东部、绵阳市的北川县、平武县等地 。当时的少数民族政权,规模都不大 。诚如历史学家吕思勉所言:“东晋的五胡十六国,实在并不成其为一个国家,所以其根基并不稳固 。看似声势雄张,只是没有遇到强敌,一战而败,遂可以至于覆亡 。”这些少数民族的种族对政权的依赖性非常大,随着政权的消失,种族有的远迁,有的被汉族同化,逐渐消失 。
【揭秘:曾雄霸天下煊赫一时的五胡是怎么消失的】“五胡”中,羯族的消失最为惨烈 。公元319年,羯族大将石勒自称赵王 。329年灭前赵,一年后称帝,史称后赵 。这个国家极盛时占有今天的山东、陕西和江苏、安徽、甘肃、湖北、辽宁的一部分 。石勒经历坎坷,年幼时曾因贫寒被掠卖为奴,后来聚集了十八个人,揭竿而起 。因为有勇有谋,在兵荒马乱的时代,石勒很快出人头地 。他先投靠了刘渊,接着灭掉前赵,建立了后赵 。在十六国中,石勒本来算一代明君,政治也比较清明,但他在民族政策上却采取了“胡汉分治”,即,把汉族人和胡人分开,规定胡人劫掠汉族士人可以免除刑罚,胡人若有所需,可以任意索取一般汉人的东西,而汉人不得反抗 。同时规定汉人不能称游牧民族为“胡人”,应称为“国人” 。石勒制定这样的政策,也是其来有自 。在此前汉族人建立的汉、三国、晋的时代,少数民族人民备受欺压,常被当做奴隶卖来卖去,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因此,少数民族政权建立后,多以牙还牙,疯狂报复 。此前匈奴人建立的前赵也是实行“胡汉分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