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在于刘禅的昏庸无道?

导读:首先在刘备活着时,诸葛亮百战百胜(有证据),打下了偌大的蜀国,使刘备免于逃亡之苦 。可是在刘禅登基后,诸葛亮就很少有像样的胜仗,前后判若两人,这也是有人认为诸葛亮军事能力很差的原因 。大家知道本来诸葛亮的威望就很高,如果北伐成功,那刘禅就更没心情吃喝玩乐了 。南宋皇帝赵构为何在关键时刻让岳飞撤军,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一旦北伐成功,其威望将势不可挡(黄袍加身),这严重威胁赵构的皇权 。
诸葛亮被徐庶推荐给刘备后,他必须得先熟悉军队,知已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其次得顾及朋友的面子,不能刚去就出风头,等到徐庶被迫离开后,他才真正接手指挥战斗 。赤壁之战是周瑜和诸葛亮的成名战,真乃英雄所见略同 。
诸葛亮五次北伐中有两次最有可能成功 。首先要知道决定战争胜负的三大因素:
天时
第一次北伐的时间是在公元227年,由于公元226年曹丕死曹睿继位(曹操早死了),魏国处于混乱 。“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 。亮身率诸军攻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出自《三国志》,用声东击西之计,收复了三郡 。然后同年孙权北伐,与诸葛亮几乎同时,由此可见这个时机把握的很好 。当时赵云还在,南方孟获又归顺蜀国,诸葛亮没有内忧和刘禅干扰,也是最有希望的一次 。
地利
蜀国地势险要,不需要太多兵力驻守,可以抽出多余兵力用于进攻 。其实魏国自“赤壁之战”后就已经退出争霸舞台了,后期多数处于防守方 。
魏国:总兵力在65万左右,西线雍凉为10万,南线荆豫10万,东线徐扬10万,中部洛阳15万(其中10万是机动兵力,用于防备诸葛亮北伐),北线20万人,防备游牧民族(让他们变得很乖) 。
蜀国:总兵力在15万左右,北线汉中7万,东线永安3万,成都各据点5万 。(刘禅投降时,成都最低有1万兵力,作为守城方,应付邓艾小菜一碟)
吴国:总兵力在25万左右,主要部署在长江沿线据点 。20万防备魏国,5万防备蜀国 。
【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在于刘禅的昏庸无道?】也就是说魏蜀两国交战兵力对比是20万对11万 。“亮又率众十余万出斜谷”出自《晋书.宣帝本纪》
三国时期,蜀国边上南蛮,东吴边上山越,魏国边上乌丸匈奴都只有挨揍的份,可见汉民族的战力要强于少数民族,为何从隋唐开始战力急剧下降呢?我的帖子《儒家才是秦朝灭亡真凶,并支持刘邦战胜项羽》中有详细介绍 。
人和
就因为马谡自作聪明,被魏国右将军张郃于街亭大败(此时司马懿还在荆州讨伐孙权),因失去“人和”第一次北伐失败 。为了防止以后再出现不听将令的现象,斩杀马谡以正军纪 。这次北伐也把刘禅吓尿了,他开始采取报复行动 。
第二次北伐228年12月出散关攻陈仓,20余日未下粮尽退兵 。因李严撒谎,筹集粮草不当,造成军队缺粮而导致北伐失败,被废为庶人,这是个关键人物 。李严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也就是说他只听命于刘禅 。按理说他的罪行是要斩首示众的,可是为何只罢免其官职,一定有个大人物再保他,谁比诸葛亮官职大,答案呼之欲出 。
第三次北伐229年春,进攻占领阴平、武都两郡而归 。两军主力没有交战,不然还得断粮 。
第四次北伐(司马懿和诸葛亮的第一次交锋)231年2月“亮复出祁山,粮尽退军时,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 。”张郃曰:“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在不战,欲以长计制之也 。今亮县军食少,亦行去矣 。”(看出蜀军弱点的是五子良将张郃)司马懿不从,故寻亮 。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 。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司马懿病之,诸将咸请战 。司马懿到了现场后发现诸葛亮的军威,吓破胆了,才知道张郃说的对,魏国军队在质量上相差蜀军很多,只能开始装病不战 。司马懿后来按耐不住手下的调笑就跟诸葛亮对战了,结果被大败 。“五月辛巳,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於南围,亮使魏延赴拒,大破之,司马懿退回营防守 。”当诸葛亮粮尽退军时,司马懿又派张郃去追击,结果中了埋伏,可怜的张郃大好性命就这样被他害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