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末日电影大全十部有关世界末日的惊骇电影

世界末日电影大全 十部有关世界末日的惊骇电影 “2012世界末日”论调多源自神秘的玛雅历 , 这是一度繁盛的玛雅文明所创造的长历法 , 跨度5126年 , 这一计历开始于公元前3114年 , 而将终结于2012年12月21日 。一些人就此推断 , 这一天 , 灾难将降临地球 。—个毫无科学依据的人类“末日” , 却仿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尽管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早已从不同角度力证“末日”是无稽之谈 , 但耸人听闻的“末日话题”依然甚嚣尘上 , 让人哭笑不得 。随着好莱坞接二连三末日题材电影的视觉轰炸 , 以及这几年惊骇的《2012》、《2012》3D等末日终极电影的猛敲击打 , 末日恐慌亦越来越让人类感动恐惧! 《2012》——全球被淹没在《2012》里 , 金门大桥顷刻倒塌、黄石公园变成熔炉、海啸卷起肯尼迪航母摧毁白宫、上涨的海平面淹没喜马拉雅山峰 , 亿万人的生命瞬间消亡 。这一切 , 让人感觉无比真实、无比震撼 , 确实是艺术想像力和视觉特效技术完美结合的经典镜头 。《2012》的故事主线放在一家普通人的命运上 。约翰·库萨克主演的男主角是一个失败的作家 , 在偶然的机会中得知了世界将要毁灭的信息 , 他为了拯救家人 , 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旅程 。在这条故事主线的带领下 , 各条故事副线也有条不紊地展开 , 所有的剧情张力都来自各色人等在灾难面前的反应 , 而那些之前在预告片中着力描写的灾难场面 , 虽然也堪称壮观 , 但真正能打动观众的 , 还是人性的美好和坚韧 。《先知》——末日被预言这部引人瞩目的超自然惊悚片刻画出这个男人在面临周围的混乱 , 对于宇宙最终秩序的信仰抱有怀疑 。科幻题材的末日之片是屡见不鲜 , 但《先知》在原有基础中加入了新鲜元素 , 影片所呈现出的新形式有可能使观众感到惊艳 。本片在表现了科幻片的基本要素—恢弘的动作场面上相当优秀 , 相信不会辜负人们的期望 , 但《先知》的中心思想似乎更倾向于表现人在混乱与灾难中的强大 , 而故事本身也是一波三折 。《先知》的中心思想比较特殊 , 并不像之前的好莱坞传统科幻灾难片意欲表现的个人英雄主义 , 例如“拯救世界”等诸如此类的思想;导演似乎想要证明他不会泛泛地去复制一部“好莱坞式”的电影 。而影片结尾也使人印象非常深刻 , 也曾引起过激烈争论 。《后天》——全球被冻结冰河世纪的威胁 , 严重的温室效应 。让这部描绘以美国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内突然急剧降温 , 进入冰川期的科幻故事的《后天》产生 。影片主要使用了蓝、白、灰黑三种色彩 。而其中蓝色又按照剧情的发展分为深蓝和天蓝两种 。灾难开始时 , 狂风暴雨、雷电交加、大水掩没城市 , 此时整个地球都被笼罩在一种有些混沌的深蓝色之中 , 加之象征着恐怖的黑色 , 连人们的着装几乎一概都是深色系 , 银幕前光线一篇昏暗 。这样的色彩和光线的使用 , 很好地渲染了灾难的可怕 , 给人以震撼 。而当全世界都被冰冻 , 我们看见了被冰雪覆盖的自由女神像 , 此时的纽约只有两种色彩 , 天蓝和雪白 。光线在此时又变得光明起来 。而这样的蓝与白正是地球本身应该有的色彩 , 这样的色彩运用清楚明了地点名了本片的主题 , 即唤醒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 。片中使用的暖色调色彩很少 , 而大多集中在一个东西上 , 那便是火 。在那样的环境之中 , 火便象征着生命、象征着希望 , 象征着人们之间的关爱 , 象征着我们人类的坚强 。《后天》这部影片直观地体现了影视艺术的逼真性和假定性 , 一方面运用电脑特技营造出了一个似乎不可能发生的“后天” , 但特技之后 , 我们的心被深深地震撼到 , 隐隐地感觉到那个“后天”真的并不遥远 。《未来水世界》——全球被海水淹没《未来水世界》是一部反映一个气候变暖、地球被海水淹没后的影片 。全片在夏威夷搭景拍摄 , 光建造两千吨重的海上废城就耗资五百万美元 。因潮汐不定、天气变化 , 主景一再被淹没 , 成本不断追加 , 很快超过亿元 。大量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惊险动作 , 革命性的创意以及逼真的动态虚拟效果 , 水世界将把观众带到一个全新的——来自外星球的领域 , 在那儿 , 人类最荒谬的幻想和最可怕的恶梦都成了现实 。这是一部预言式电影 , 是现在的人们对人类未来的一种想像 , 提供的是一种可能 , 我们能做的应该是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正在做些什么?是不是正在为电影中提供的这种可能提供一个将会变为现实的平台?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让这种可能仅仅只是一个可能 。《彗星撞地球》——地球要被彗星撞科学家无意中发现一颗不知名的彗星 , 发现它正受太阳的引力而围绕太阳运行 , 并且大约一年后便会与地球相撞 , 地球人类将会消失 。面对即将到来的末日 , 影片中无数次用选择在透析着人性的光辉!所以 , 在《彗星撞地球》中充满着勇敢、爱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味道! 在地球末日来临之际 , 有人打家劫舍 , 烧杀抢掠 , 而有人却牺牲自我来拯救整个人类 。而面对排山倒海而来的海水 , 紧抱的父女、拥吻的夫妻、继续开报的老绅士;在冲向慧星的飞船上 , 每个人通过屏幕与家人的道别;这些美丽的场景 , 加上每个人的选择——这或许是这部影片最写意的表现!当现在的人们面临这种事情时 , 影片所表现的应该是最美的、最好的一面了 。所以 , 在这样的画面前很容易打动观众 , 或许是因为只有在影片中才能看到这种选择! 《绝世天劫》——地球被空袭喜欢科幻片的朋友们对于《绝世天劫》这部影片想必都是耳熟能详了 。勇夺1998年票房亚军(98年票房冠军是《拯救大兵瑞恩》) 。影片成功地结合了所有好莱坞的商业元素:惊险的情节、庞大的场面、精彩的特技、优美的音乐、亲情和爱情的碰撞、人类对抗自然危机、有缺点的英雄挺身而出…… 虽然本片在幕后有这些不愉快 , 但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整个故事被高度简单化、程序化 , 以便腾出篇幅来表现陨石撞击地球时的壮观场面 。天空之旅的一波三折 , 藉以增加紧张气氛 。此外 , 编剧和导演在大肆卖弄太空奇观的同时 , 也不忘加入一些感人的文艺场面 , 将布鲁斯威利塑造成为牺牲自己 , 成全女儿和男友的悲剧式英雄 。导演迈克尔贝更是不遗余力的将各种娱乐元素堆砌在观众面前 , 令观众在肾上腺素急速分泌中度过两个半小时 。客观上讲 , 本片成绩也仅止于此 。在本片成为当年商业片冠军的同时 , 导演迈克尔贝获得了当年“金草莓奖最差导演奖” 。《地心毁灭》——地球遭雷击《地心毁灭》中描述地球停止自转 , 导致保护地球的地磁场急速崩解 , 全球各地灾祸频传 , 展示人类终将面临空前浩劫的逼真特效 , 叫人惊心动魄! 数十年来 , 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科学家 , 都对地球上所存在的电磁场感到无解 , 哈佛天文学博士史丹奥登瓦德尔认为:”假如地球的磁场突然改变 , 而这种改变其实每二十五万年就会发生一次 , 后果就真的会很惊人!这个”假设“让《地心毁灭》成为一部与众不同的电影 , 真实与虚构的科学知识激荡出丰富的想像力 , 电脑建构的壮阔场景满足了人类一窥地心的欲望 , 惊心动魄且逼真的特效画面、紧凑毫无冷场的剧情将带领观众进入截然不同的新视界! 《地心毁灭》故事叙述一群科学家因为地球核心不明原因停止转动 , 于是驾着地心航舰 , 深入地心引爆核弹 , 让地球核心再度转动 , 并避免地心毁灭导致世界末日 。人为的破坏让地球的环境越来越糟 , 如果自然本身出现停顿的话 , 就更不堪设想 。影片没告诉我们为什么地球内核自动停止流动 , 不过事出有因 , 一定有什么道理 。《太阳浩劫》——太阳被衰竭这部情节上融合了太空 , 人类 , 人性 , 信仰 , 信念 , 未来;同时配以不俗场面的电影能给人一种眼前一亮感觉 。影片一开始就给我们营造出了太空中那深邃 , 宏大 , 孤寂的氛围 。可以说 , 《太阳浩劫》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黑洞表面》的恐怖惊悚效果 , 贯穿全局的都是宇宙神秘未知的力量 , 地外文明是人类目前乃至今后很多年都无法解读的符号 。在人类积极迈向未来的旅程中宇宙那危机四伏的空间将会怎样展现在我们面前 , 人类的星际之路必定充满了曲折 。伊卡鲁斯的神话描述的是一种追寻的至高境界 , 一种挑战的极限 , 太阳对于人类是何等硕大而不可逼视的存在 , 他是万物生命的泉源 , 对于人类而言 , 他就是神的象征 。去接近太阳 , 妄想与太阳同等高度 , 或是去改变太阳就是一种僭神 , 理所当然的会遭到诅咒 。所以不管是神话或是本片都是一种宿命的悲剧 , 同时又包含着殉道的美丽 , 这是明知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 这也决定了伊卡鲁斯船上所有人终将殒落的宿命 。《日本沉没》——被沉入海底对于日本来言 , 《日本沉没》所呈现的景象可谓是他们的世界末日!没有时间、没有救援 , 整个日本面临沉入海底 。但是影片并没有过分渲染灾难的场面 , 而是着力刻画人性在灾难面前的闪光点 , 从而突出一个更加富有意义的主题 , 那就是为了他人 , 可以牺牲自己 。应该说 , 影片贯穿了这个主题 。从影片的一开始 , 日本的首相就点明了这一主题思想 , 他谈到了人性 , 谈到了自己深爱的孩子 , 但是话锋一转 , 为了他人能够享受这种幸福 , 他愿意牺牲自己 。《日本沉没》让人看到了当今日本 , 不能说所有人 , 至少其中的一部分已经在认真的思考人类的未来 , 他们是富有远见和自省精神的 。而我们反观国内的电影人 , 很少有人会去涉足这一领域 , 除了娱乐还是娱乐 , 除了赚钱还是赚钱 , 所应有的社会责任早已不知丢到哪里去了 。《天咒》——地球被火喷不得不再次感叹小日本的想象力 , 对于宿命、对于未来、对于末日 , 他们总有自己的一套想法 。绝望气氛无时无刻的笼罩着每一刻 , 如同片中的天空永远阴云密布不见天日 , 压抑到底;而代表希望的男女主角却是漫漫黑夜里摇曳在风中的小小烛火 , 越是挣扎越是表现出人类个体在天地间的渺小脆弱 , 仿佛也只是为衬托绝望的强大! 在这部电影里 , 对末日场景的宏观画卷只是影片的表面 , 电影虽然是对原作漫画的压缩但并未失去原作神髓 , 而是在巨大灾难使人类社会体系崩溃乃至生存环境极度恶化的大背景下 , 对人性(道德与精神)的省视!影片中所表现的最惨烈死法不是自相残杀的死 , 而是自己选择忘却感情 , 自己把人性给丢弃了 。最后的最后 , 究竟是希望还是绝望 , 不得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