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的主人公是谁掩耳盗铃的典故

掩耳盗铃的主人公是谁 掩耳盗铃的典故
【掩耳盗铃词义】
掩:捂住 。盗:盗窃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 。
【掩耳盗铃的主人公是谁掩耳盗铃的典故】【掩耳盗铃用法】
形容那种自己欺骗自己的愚蠢行为 。
【掩耳盗铃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
【掩耳盗铃典故】
春秋末年,大将范吉射一家因被追杀,只好逃离晋国 。
一天,有个人在范家的门口发现了一口钟,很漂亮,于是便想要把它偷走 。可是钟太重了,他根本不能背走它 。过了一会儿,他想出了一个主意:钟不是太重吗?那就把它敲碎,一块一块地搬走不就行了吗?
于是,他很得意地找来一个铁锤,用尽全身力气砸向大钟 。“当——”,钟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响声 。因为这钟是铜浇铸而成的,自然是一点也没破损 。他又猛力砸了一下,钟仍然发出很大响声,只稍微晃了几下,完好无损 。这时他突然意识到,如果再继续砸下去,这“当当”的声响被人听到,就偷不了钟了 。他自以为聪明,又想出了个办法:捂住自己的耳朵再砸 。
他以为自己听不见就可以了 。这则成语讽刺了这种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 。由于在古时,钟和铃都是乐器,所以后人将“掩耳盗钟”演变为成语“ 掩耳盗铃” 。
八音
古代的乐器是以制造的材质来归类,一共分为八类:金属乐器、石类乐器、丝弦乐器、竹类乐器、匏类乐器、土类乐器、革类乐器、木类乐器 。古人将此八类乐器通称为“八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