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权宜之计的主人公是谁权宜之计的典故

权宜之计出处
〈〈后汉书王允传》:“卓既歼灭,自谓无复患难,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
权宜之计释义
权:姑且,暂且;宜:适宜;计:办法 。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
权宜之计典故
汉献帝时,董卓专权,欺上压下 。他入朝不跪拜,佩着武器耀武扬威地上殿 。
董卓有一个义子,名叫吕布,精通武艺 。父子两人骄横暴戾,朝臣稍有不平,即予格杀 。满朝文武无不怨声载道 。
司徒王允,见董卓祸毒日深,便暗暗召集了一班人,商议推翻董卓之策 。有人建议收买吕布,以毒攻毒 。
王允便把吕布请到府内,谈及除灭董卓之事 。开始时,吕布还有顾虑,经不住王允动以利害,吕布便点头答应了 。
一天,献帝病愈,传旨在未央殿召见群臣 。董卓命吕布带着卫队护卫,前呼后拥而来 。
【成语权宜之计的主人公是谁权宜之计的典故】这时,王允布置的伏兵,朝董卓杀来 。董卓大声疾呼:“吕布在哪里?”吕布喝道:“董卓逆贼,看戟!”喊声刚落,—戟将董卓刺中 。
歼灭董卓后,王允觉得大患已除,天下太平,就不再考虑什么权宜之计(因时因事而变通办法) 。好多部下对他逐渐疏远了 。
后来,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合谋讨伐王允,攻围长安 。城陷,王允被杀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