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鸦片战争爆发前是谁建议英国进攻中国

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过程中 , 有一个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他的名字叫小斯当东 。
1840年4月7日 , 英国的下院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 辩论的议题是:要不要向中国派遣远征军 。漫长的辩论过程中 , 一位叫小斯当东的议员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特殊重视 。在他发言的时候 , 全场鸦雀无声 , 人们听得异常认真 。小斯当东以果断的口吻说 , 通过他对中国统治者性格的了解 , 他认为战争不可避免:
当然在开始流血之前 , 我们可以建议中国进行谈判 。但我很了解这民族的性格 , 很了解对这民族进行专制统治的阶级的性格 , 我肯定:如果我们想获得某种结果 , 谈判的同时还要使用武力炫耀 。
他认为 , 对中国的武力征服是必须的 。
如果我们在中国不受人尊敬 , 那么在印度我们也会很快不受人尊敬 , 并且渐渐地在全世界都会如此!正在准备中的战争是一场世界性的战争 。它的结局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根据胜负 , 这些影响又将是截然相反的 。如果我们要输掉这场战争 , 我们就无权进行;但如果我们必须打赢它 , 我们就无权加以放弃 。
小斯当东的发言对议员们的选择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发言结束后 , 下院里响起了长时间的鼓掌声 。在后来进行的投票中 , 主战派271票 , 反战派262票 , 9票之差 。也就是说 , 如果再多5张反对票 , 鸦片战争就不会在那时爆发 。
大部分议员都十分相信小斯当东 , 因为他13岁就到过中国 , 而且还曾经与乾隆皇帝亲切交谈 , 得到乾隆的特殊关注与喜爱 。
【揭秘:鸦片战争爆发前是谁建议英国进攻中国】原来 , 小斯当东正是当年马戛尔尼使团副使斯当东的儿子 。马戛尔尼访华时 , 13岁的他被作为“见习侍童”带到中国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八月初十 , 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皇帝 , 小斯当东因负责为特使提斗篷的后沿 , 也得以见到天颜 。
在驶往中国的漫漫旅途中 , 小斯当东闲来无事 , 向翻译们学起了中文 。小孩子的接受能力是极强的 , 何况斯当东爵士的儿子智商很高 。很快他就掌握了许多日常对话 。在觐见的时候 , 和珅向皇帝介绍 , 说这个小鬼子会说中国话 。
刻板严格的程序被打破了 , 皇帝微笑着命孩子跪得再近一些 , “让他讲中国话 。或许是因为孩子的谦逊 , 或许由于他讲话的漂亮用词使皇帝十分高兴 , 后者欣然从自己的腰带上解下一个槟榔荷包亲自赐予该童” 。
英国人没感觉有什么大不了的 , 他们认为这不过是一个手工绣成的钱包 。但是在中国人看来 , 这却是了不得的恩典 。“赐给自己身上的荷包可说是一种特殊恩惠:东方人把皇帝身上带过的任何一件物品都视为无价之宝 。”小斯当东自己也感到很荣幸 , 这个荷包后来他一直保存着 。(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
回到英国后 , 小托马斯斯当东并没有浪费他此行打下的中文基础 。中国之行激发了他的兴趣 , 他继续刻苦学习中文 。
中文特长奠定了他一生事业的基础 。5年后 , 也就是1798年他被聘为东印度公司广州分公司的书记官 , 长驻广州 , 几年后就任总管专员 , 居留中国18年 。嘉庆年间的1816年 , 他又参加了英国另一次对中国不成功的出使 。这次出使彻底断了英国人通过和平手段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念头 。1817年后 , 他返回英国南汉普顿 , 成为下院议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