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肉身佛:六祖慧能圆寂前不吃喝耗尽营养水分



灵岩寺发现的丝制内脏的泥塑罗汉像 。
近日有关福建三明章公祖师肉身佛被盗20年后,出现在匈牙利博物馆一事引起很多关注 。据报道,碳14年份测定法显示,该佛像内干尸可追溯到11至12世纪之间,僧人死亡年份据推测在1022年至1155年之间 。有关“肉身”何以保存千年的话题随即也引起讨论,而我国多地还有“肉身佛”留存 。
■僧人圆寂后封缸,肉身与空气隔绝
由于当地佛教兴盛,福建泉州近日被爆多处又发现“肉身佛” 。与古代埃及躺着的木乃伊不同,这些“肉身佛”都呈现坐姿,且肉身覆盖有泥塑,形成独特的真身佛 。
对此,湖南省马王堆汉墓古尸与文物研究保护中心主任、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和神经生物学系罗学港教授曾向媒体介绍,“佛教对遗体保存有一套程序,如去世前不饮食、口服一些中草药等,目的是抑制肠道细菌生长,去世后,有人对尸体进行净身、消毒,采取一些措施,将身体与空气隔绝,防止外部细菌污染 。”如此,可致尸体千年不腐 。
济南长清大灵岩寺住持弘恩法师告诉本报采访人员,佛教以前的确有为死去的高僧保存肉身的习惯 。高僧圆寂之后要封缸,高僧坐到缸里,再用另一口缸扣在上面,封缸之后观察3-7天,若有腐烂或者表皮生黑斑现象,则立即烧掉,为此寺院还设有化身窑 。如果7天后尸身不腐,则以后也一般不会腐烂了,就可以留下来,在外面镀金供奉 。
如1954年,慈航菩萨圆寂,弟子遵其遗嘱,将其放进缸里,人呈跏趺(jiāfū盘腿而坐,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状,并在座下及全身周围,垫上炭屑和石灰,然后在上面再倒扣一个同样的缸密封 。三年后开缸,缸里出现了一汪水,肉身完整,并举行装金的工作,此为台湾第一尊肉身菩萨 。
据报道,几年前,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曾在西安木塔寺生态遗址公园一僧侣墓中,发现了一个类似家用的水缸,上面有一个大盆子盖着,这就是传说中的“坐化缸” 。坐化缸高67厘米,缸口最大直径有79厘米,呈土灰色 。当考古专家将盆子揭开时,发现缸里有一副白色的骨架 。虽然几百年过去了,仍依稀看到高僧盘腿坐化的模样 。
对于有媒体说,保持肉身的前提需去掉僧人内脏,弘恩法师明确反对 。他说,这是对高僧法体极大的不尊重,佛教高僧肉身都是自然留下来的,不会像埃及法老一样制成木乃伊,更不会进行化学处理 。
■火葬的推广让“肉身”退出历史
据弘恩介绍,在国内,“高僧肉身”存放比较多的有九华山等佛教圣地,而广东南华寺则供奉有禅宗六祖唐代慧能大师肉身,被认为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尊肉身 。
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同样留下了肉身舍利,而憨山大师的至交达观大师,同列“四大高僧”,还曾做过大灵岩寺住持,如今已见不到他的肉身舍利 。唐代禅僧石头希迁大师留下的一尊肉身舍利则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侵略者抢走,至今还留在日本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殡葬制度实行火化,僧人也不例外 。寺院中原来存在的“封缸”以及化身窑,均退出了历史舞台,几乎不再出现“高僧肉身” 。
但是,也有极个别的特例 。2009年,山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能阐老法师示寂后,鉴于他在佛教界的巨大影响和较高地位,经政府特许,在其寺院外的农田里,僧人按照传统样式建起化身窑,将能阐老法师放置在柴火上,浇香油焚烧 。火化后,众人捡出了很多舍利子 。
2012年,身兼长清区大灵岩寺方丈的深圳弘法寺106岁佛学泰斗本焕老法师安详示寂,在寺内也建了一座化身窑,荼毗(即火化)后,留下了大量晶莹剔透的舍利子 。
有研究证明,僧人烧出舍利子与其生前长期食素的饮食起居习惯有关 。弘恩认为,相比较而言,留下肉身比烧出舍利子的几率更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