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肉身佛:六祖慧能圆寂前不吃喝耗尽营养水分( 二 )


■死后肉身不腐非常不易
作为一座建院历史逾1600年的古刹,灵岩寺历史上未能留下时间明确的编年体寺志,弘恩说,这导致一些历史模糊不清,而今人多依据清代撰写的《灵岩志》以及历代碑刻等文物,其中均没有提及肉身佛像的故事 。
【揭秘肉身佛:六祖慧能圆寂前不吃喝耗尽营养水分】弘恩说,对僧人来说,能留下肉身非常不易,需要修行的人坚持“勤、修、戒、定、慧”5个字,平时能做到清静的持戒、清静的智慧、清静的禅定,具备这些条件才有可能死后肉身不腐 。
正在参与我省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山东博物馆馆员肖贵田也说,我省迄今未发现有高僧肉身的存世 。
不过,弘恩认为,这种情形并不表明山东以前未出现高僧肉身 。在佛教发展鼎盛的历史时期,人们专注于信仰,即便有高僧大德留下肉身,人们也不会去过多注意 。还有,有些僧人尽管留下肉身,但是因其生前名气不大,未能在史册中留下一笔,而且历代出现的兵祸毁坏,也有可能将高僧肉身付之一炬 。
虽然我省境内迄今还未发现高僧肉身,但却存世一件“铁身罗汉” 。在灵岩寺千佛殿内,供奉着一尊生铁铸成的罗汉像,与身后的泥塑罗汉形神几乎一致 。
据介绍,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维修佛像时,意外在泥塑罗汉体内发现的,经解剖后得以取出 。“铁身罗汉”像背后刻有“宋熙宁三年制”铭文 。而从另外一尊泥塑罗汉像体内的发现更让人吃惊,古人竟用丝绸为罗汉制作了五脏六腑,并按照人体部位、体积出现,造型十分逼真,这在解剖学尚未确立的我国古代着实令人费解 。
延伸阅读
慧能圆寂前不吃喝耗掉营养水分
广东省考古学家徐恒彬曾对六祖慧能真身佛像做过研究,他在《南华寺六祖慧能真身考》中分析,六祖造像的确是以六祖慧能的肉身为基础,用中国独特的造像方法夹纻法塑造:慧能圆寂前,身披袈裟,双腿盘屈,打坐入定,不吃不喝,使体内营养和水分逐渐耗尽,最终坐化圆寂 。然后将遗体放在两个盖密的大缸之中的木座上,座下有生石灰和木炭,座上有漏孔 。
经过相当时间后,内脏和遗体上的有机物腐烂流滴到生石灰上,不断产生热气,水分被吸干,变成坐式肉身干体 。然后进行塑造,先上香泥,其次加布,再以铁叶、漆布固颈 。造像人是慧能弟子,对他的音容笑貌、气质神态有深刻的了解,故造像栩栩如生 。
夹纻法是塑像的一种方法,它先用泥、草等做成原胎,然后再用麻(布)、丝、综等裱裹缚缠,再行涂漆 。如此经过多次反复后,再脱去原胎(即将泥、草等取空),最后彩绘,甚至描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