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工厂如何盈利,揭秘小型工厂成功的秘诀

如果你去顺德容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亲眼看到伊之密,你绝对不会认为它是一家典型的装备制造企业 。
制造企业习以为常的喧嚣和冷漠从未出现过 。取而代之的是潺潺的湖水、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和赛博朋克风格的办公区 。这里连基本的围墙都没有,没有什么科技公司需要保密和检查的 。
但正是这样一个“花园”式的企业,生产出一件设备,运往全国乃至海外的制造企业 。其设备生产大灯、发动机罩、手机中板、快餐盒、奶茶塑料杯等日常用品 。
此外,在制造业普遍下滑之际,伊之密作为深圳创业板的后起之秀,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同比-年增长3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5亿元,同比增长153.1%...
回首梳理伊之密成长历程中的亮点,三个关键“转折”是其能否逆流而上的答案 。
【小型工厂如何盈利,揭秘小型工厂成功的秘诀】顺德合作伙伴
2008年的国庆,应该像油画一样永远烙印在甄荣辉的脑海里 。
1-9月,伊之密销售额突破2亿元大关;同期,二期厂房已铺设完毕,新设备也已签订合同,预付定金200万元 。“整个市场都很好 。”
几乎在一夜之间,全球金融风暴肆虐 。装备制造业作为整个制造业的源头,一直是经济环境的晴雨表 。即使终端消费没有明显萎缩,各大装备制造企业也开始出现项目停工、投资刹车的现象 。甚至,为了降低成本,一般会裁掉30%到40%的员工 。准备过冬的迹象开始在各大装备制造企业蔓延 。
今年也是甄荣辉加入伊之密担任总经理的第一年 。是否支付新设备700万元尾款,二期厂房是否继续建设?这已成为他和几位合伙人每周必须开会讨论的问题 。
可以说是“生不逢时”,也可以说是恰逢其时 。2002年,伊之密成立之年,是一段颇为尴尬的时期 。在技??术和资产上投入巨资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 。家族制甚至国有制是这个行业最常见的组织形式 。
此时,顺德小家电商人陈景才看到了装备行业的发展机遇,汇聚了一批注塑行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共同打造了伊之密 。组织形式是陈景才出资,其他人投资技术,实行当时互联网公司普遍采用的“合伙制” 。
没想到,在关键时刻,这套系统在伊之密历史上“力挽狂澜”发挥了重要作用 。
回到难忘的2008年,陈敬才有意邀请甄荣辉加盟伊之密 。要知道,甄荣辉是一个有着十多年管理经验的行业“老炮” 。在被伊之密的合伙人制度深深打动后,他决定加入 。

小型工厂如何盈利,揭秘小型工厂成功的秘诀

文章插图
当危机来临时,合伙人开始在伊之密是继续投资前进,还是像其他同行一样保守过冬——
“如果持续扩张和资金问题,可能会拖垮企业” 。习惯了市场波动的陈敬才认为,这次金融风暴只是“浪”,过去就好了,虽然他不确定这“浪”有多高,会持续多久 。
不同专业、不同行业的合作伙伴,基于对公司未来的争议,逐渐形成了统一的意见——建厂买设备本身就是基于公司发展的正确判断,而当前的动荡在带来风险的同时,也将重新洗牌行业 。换个角度看,伊之密或在天气转凉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
紧接着,陈景才又给大家加油,“万一伊之密资金有困难,我还有点钱 。”
于是二期厂房继续建设,新设备的余款付清 。一年后,伊之密的新工厂基本具备了生产条件 。
可能是幸运的,但更多的是不同行业的不同看法 。交叉验证的未来已经成为现实:2009年初,国家出台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市场复苏,装备制造业也迎来了“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