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全面了解圆明园 圆明园简介和历史背景


带你全面了解圆明园  圆明园简介和历史背景

文章插图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 。位于北京西北郊,毗邻颐和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花园,分布在东、西、南,四周星辰如月 。
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150多处风景名胜 。被誉为“万园之园” 。清帝每年盛夏来此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故又称“颐和园” 。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原为康熙帝赐给四子胤禛的园林 。1722年雍正即位后,扩建元慈园,在园南增设正大光明殿、勤政殿,并增设内阁、六部、军机处等多处值班室 。乾隆年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外,还在东边建长春园,东南与万春园合并 。圆明三园格局基本形成 。嘉庆年间,蕲春园(万春园)主要修缮扩建,成为主要的园林住宅之一 。道光帝在位时,国势衰弱,财力不足,宁愿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避热河避暑,寻木兰,但仍不放弃重建圆明三园的装饰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洗劫文物,焚烧 。同治皇帝想恢复它,但后来由于经济困难,他被迫停止重建其他建筑 。八强联军之后,被土匪袭击,化为废墟 。为避热河夏日酷暑寻找木兰,但依然没有放弃对圆明三园的改造和装修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洗劫文物,焚烧 。同治皇帝想恢复它,但后来由于经济困难,他被迫停止重建其他建筑 。八强联军之后,被土匪袭击,化为废墟 。为避热河夏日酷暑寻找木兰,但依然没有放弃对圆明三园的改造和装修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洗劫文物,焚烧 。同治皇帝想恢复它,但后来由于经济困难,他被迫停止重建其他建筑 。八强联军之后,被土匪袭击,化为废墟 。他被迫停止并重建其他建筑物 。八强联军之后,被土匪袭击,化为废墟 。他被迫停止并重建其他建筑物 。八强联军之后,被土匪袭击,化为废墟 。
在清朝建立和运营150多年下,圆明园一度以地域规模宏大、建筑技艺精湛、建筑风光精美、文化收藏丰富、民族文化内涵深厚而闻名于世 。一切园艺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
圆明园的毁坏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痛惜,也受到所有有良知的外国人的谴责,因为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由于乾隆年间宫廷画家所绘的《圆明园四十图》被法国侵略者盗走,中国人甚至不能“画饼养饥” 。好在一些爱国人士斥巨资买回了版材和印刷权,让我们对圆明园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
带你全面了解圆明园  圆明园简介和历史背景

文章插图
圆明园主要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年间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将北京西北郊长春园以北一里处的一座园子赐给了他的四子爱新觉罗胤禛 。
“圆明园”,这个名字是康熙帝起的 。康熙御书三字匾挂于圆明殿门上方 。雍正皇帝对这个“圆明”有一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意思是:圆润通透,君子之时;光彩照人,人的智慧 。“元”是指个人品德的完善,超越常人;“明”是指政绩的明灯,完美而通情达理 。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清明贤德的理想标准 。
雍正二年(1724年),圆明园扩建工程正式开工 。今年正月,雍正皇帝批准内政部派员到热河围场砍伐树木 。此后,凡达内、西园、三山五园的建筑用材大多来自围场 。雍正三年(1725年)七月,内务部再次委派商人到长胜购买圆明园所需的石头 。雍正帝有朱翠云:“长生备石稍迟,待会再商议 。” 看得出来,他急着要建个花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