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由来?端午节的由来及其养生意义

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说法,但可靠的却很少 。
例如,为了纪念屈原,农历五月初五是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跳入汨罗江为国而死的日子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龙舟比赛演变为打捞英雄的尸体 。活动期间,制作粽子的目的是把它们扔进河里喂恶鱼,以保护主人公的身体不被吃掉 。这样的传说根本经不起推敲:屈原是因为楚国被秦国灭亡而跳河自杀的 。或许有些楚人值得纪念他的“爱国”精神,但他所爱的是楚国,与楚国无关吗?连灭楚的秦人都想纪念他?没有意义!历史上有多少人因为国家的崩溃而自杀!按照这个逻辑,需要设置多少个节日?设立国庆纪念遇难者自杀的现实意义何在?也没有道理!
还有悼念吴子胥:农历五月初五,是春秋时期吴国名臣吴子胥被国王逼死的日子 。福差和他的尸体被淹死在河里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吴子胥而设立的 。这个版本不可信的原因与屈原的版本类似 。
其实端午节早在屈原和吴子胥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
一、传统节日里有天堂
中国文化追求的是长治久安,只有走天道才能实现 。因此,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不是为了纪念某个人或人为的事件,而主要与天道有关,因为人比天大,有天地就会有人,地上的人,只有与天道合一,才能生存 。天道的本质是日月地的运行规律 。
日月地的运动有一个固定的规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人们会感觉到气候的变化 。所谓“节”,就是“节” 。在这个节点之后,气候会有所不同 。通过设置节日,提醒人们要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只有过天堂般的生活,才能永远保持健康 。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的了 。
一年有24个常规节点,即24个节气 。其中,比较大的节点有8个,分别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这些节点是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形成,所以它与阳历密切相关 。夏朝以来的中国传统历法是结合了月亮运行规律的阴阳历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使用农历,因此节日的设置也主要取决于农历 。
天地之间最大的节点是四季的更替,所以四个时节会有一、两大节日,春天的春节和清明节,秋天的中秋节,和冬天的冬至节 。那么夏天呢?

端午由来?端午节的由来及其养生意义

文章插图
二、端午节的意义
端午节是一个代表夏天的节日 。
“端”字的本义是“义”,所以我们常说“义” 。如果一个人的人品不对,我们就说他“行为不端” 。“端午节”意为“正午” 。“正午”是十二地支之一,代表阳气最旺盛,所以“正午”是一天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 。十二地支与月份相匹配 。五月正好是正午月份,也就是仲夏月(夏季的第二个月) 。“五”与“午”谐音 。5月5日,两个“五”相互重叠 。,寓意正午的意思,正午和正午的重叠,代表一年中阳气旺盛的日子,所以“端午节”在有些地方也被称为“端阳节”,即,阳的意思是繁荣 。
当然,根据阳历,一年中阳气最多的日子应该是“夏至”,但夏至与阳历的关系是相对恒定的(6月21-22日),而与阴历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此,除了“清明”和“冬至”这两个节日完全遵循二十四节气外,其他节日都是在八大节点附近找一个固定的阴历,方便人们记忆 。例如,春节是春天的节日 。农历正月初一必须设置在“立春”前后,才能确定节日的时间,因为每年的正月初一都是一样的,而对应的日子是“立春”(农历)每年都不一样 。.
夏季是阳气最多的季节,代表夏季的节日必须在阳气最丰富的夏至附近 。“5月5日”的“崇武”日恰逢夏季阳气旺盛的特点,又接近夏至(如2020年夏至后三天),故命名为“端午”或“端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