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新政实施一年算减税账:缴税少了到手收入多了

新税收政策实施一年,纳税人可自行计算减税——
减税,获得更多收入
将 2019 年称为“减税年”或许并不为过 。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到每月5000元,到养老、租房、子女教育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的出台,过去一年,多项减税措施落地,影响群众切身利益 。进入12月,个人纳税人迎来了第一次结算 。
您的税收和收入账户在一年中有何变化?哪些群体受益最大?有什么新的期待?
每个月少交税,“工薪族”钱包更大
个人税收减免,感知到多少?
魏东向采访人员展示了他11月初收到的工资单 。2016年毕业,先后就职于北京和上海两家互联网公司 。工资单显示每月基本工资、项目奖金及各种补贴3万余元;工资收入减去5000元和社保公积金应纳税所得额25000元以上,当月缴纳的个人所得税3600元以上;最终,魏东10月份的工资是22000多元 。
在谈到今年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以及引入教育、养老金等6项个人所得税附加扣除时,魏东竖起了大拇指 。“从大环境来看,个人减税在工薪阶层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相关政策出台后,我身边的同事都在忙着填报,有一定的减税 。和豁免,申报过程本身并不复杂 。”魏东介绍,“我每个月租金大概5000元左右,申报减税 。在直辖市租房的应税收入扣除标准是每月1500元,相当于几每年少交税费百元 。”魏东还出示了手机上的个人所得税申报表,“我每个月都申报 。有同事还申报了赡养老人、按揭利息等几项,如果有孩子上学,需要学会充电,他们会节省更多 。”魏东说 。
税改后的扣除方式与以往不同,按月比较也不容易 。然而一年后,魏东粗略计算了一下,平均每个月比上一年少交了200到300元的税 。他笑着说:“如果税务部门有一个好用的小程序,我一输入身份证号,就可以显示我今年比去年少了多少,获得感甚至更明显 。”
更高的收入扣除,更多的专项附加扣除,个人所得税减免“红包”一揽子,覆盖各个收入层次的工薪阶层,实现不同程度的减税 。同时,每人一个纳税人识别号、自行申报方式、不断完善的结算结算制度和反避税条款也让监管力度空前强大,让逃税者无处遁形 。
魏东还是觉得申报材料有点麻烦 。“现有的申报程序,需要准备的材料很多,希望能再简化一点,也希望税务部门能制定出更多有用的程序,细化配套操作方法 。”魏东说 。
11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强有关政策解释,简化操作程序,优化纳税服务,便利纳税人依法纳税;建立合理有序的个人所得税年度结算缴纳制度,实行专项附加扣除 。更好地落实和不断完善政策,实现税收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魏东希望相关配套措施能更快、更简单、更明确地出台 。
劳务报酬纳入“综合收入”,中低收入者受益
本次个税改革将工资收入、劳动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综合所得”概念纳入综合税制范围,惠及更多中低收入群体 。
吴叔和张婶是五十多岁的夫妻 。吴叔在合肥、南京等地兼职,张阿姨则在上海从事家政行业多年 。新个税法规定,取得劳动报酬的所得,扣除20%的费用后计入追加收益,并与工资、薪金相结合进行综合收益计算,超额累计税率适用对此,吴大叔说:“我们是工地上的小工人,这个月在这里工作,下个月在那里工作,我们赚取劳动报酬 。过去,劳动力成本低于工资,而且‘门槛’ ' 较低 。如果你赚的多赚少,你将支付 20% 的税 。在吴叔看来,也是自力更生,如今的个人税法对工资和劳动报酬一视同仁,纳税时“一碗水就是水平”,体现了劳动的重要性,尊重让他很开心 。也计入综合收益,每年可抵扣6万元,超额累进税率,这也让吴叔的收入更高 。“快年底了,今年回家过年一年,我的腰包更大了!”吴叔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