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华为海思,后有小米澎湃

芯片技术一直是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 。例如,在智能手机中,它所搭载的芯片的功耗和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手机的产品定位和销售价格,进而决定了整个手机的利润 。因此,对于涉足电子产品的企业来说,掌握芯片技术,就意味着掌握了市场主动权 。
但是,涉及芯片技术制造的产业链过于庞大,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技术支持 。对于一些想走自主研发之路的电子产品厂商来说,无疑是一个前沿阵地 。山 。因此,面对这座大山,大多数企业选择了绕道而行,转而寻求外部合作,以实现产品顺利生产的目标,只有少数企业选择了走自研芯片之路 。
然而,即使是一些行业基础扎实的电子产品公司,在选择做芯片时,大多只做相对容易的IC设计,外包给其他代工厂 。
不过,麒麟芯片制造受阻,并未挫伤国内企业自主研发芯片的积极性 。日前,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微博回应米凡关于自研芯片的问题,称自己还在为这件事情努力 。今年,国产OPPO和vivo也宣布进军芯片领域,开始组建自己的芯片部门 。
这意味着厂商终于在不同时期踏入了自研芯片的“同一条河流” 。虽然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增加,前浪麒麟面临绝版,但这些芯片的“后浪”依然选择上路,提速 。
独角兽或成绝唱,浪依旧前行
早在1990年代初,国内企业就怀着自主研发芯片的雄心,开始涉足芯片行业 。
1991年,华为成立ASIC设计中心,开始涉足集成电路技术研发; 2001年4月,展讯(被紫光收购,与锐迪科合并成为紫光)成立,产品目标是“自主研发手机基带芯片” 。发展,华为和展讯拉开了国产自研芯片的帷幕 。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华为麒麟920终于领跑行业,开始在性能上与高通骁龙805抗衡;紫光展锐今年也发布了其6nm工艺的5G芯片 。安装在海信F50手机上 。
但中国自主研发的芯片技术一进入中高端领域,就遭到美国的强力打压 。由于关键的光刻设备和重要的芯片材料都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华为的麒麟芯片可能无法承受来自海外的技术限制 。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8月7日的中国信息化100人大会上表示,华为麒麟芯片可能因美国禁令而绝版 。余承东解释麒麟芯片可能停产后,立即在国内掀起舆论热潮,不少人为华为海思的处境感叹 。
从来料芯片的设计开始,华为海思一直在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取得今天的成就 。但现在,禁令就像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卡在了海丝的喉咙里,不禁让人愤怒 。

前有华为海思,后有小米澎湃

文章插图
早前宣布自研芯片的小米,依然坚守着自研芯片的道路 。小米在自研澎湃芯片的道路上虽然经历了很多波折,但也经历了很多灾难 。
在挫折中翻涌的一连串的摸索
小米一直热衷于自研芯片,但小米第一代澎湃芯片并未成功 。
早在2014年,小米就成立了松果电子(北京小米松果电子有限公司),走上了自主研发芯片的道路 。2017年,在召开的“我的心潮澎湃”发布会上,小米正式发布了S1澎湃芯片,搭载在中端小米5C上 。然而,这次尝试是一次失败的尝试,小米5C手机并没有得到理想市场的认可 。
小米5C手机凭借高性价比的价格和出色的外观吸引了一批小米忠实用户 。但5C手机的高功耗和发热导致其销量大幅下滑 。也未能挽救5C手机销量的下滑,而造成这一问题的“祸根”是其自研的澎湃S1芯片 。
性能方面,小米的澎湃S1芯片为8核64位-A53,2.1GHz+1.4GHz核心频率配置,制程工艺为28nm 。高通骁龙625芯片采用14nm工艺,在CPU频率和GPU性能上领先小米暴涨的芯片 。基带芯片方面,小米的澎湃芯片仅支持五模LTE Cat.4,属于较低水平,与高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也是5C手机销量惨淡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