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感染者有多大风险?如何识别?看完这篇就懂了

近日,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不少人甚至因此而感到紧张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无症状感染者成为国际国内学者面临的又一难题 。据国家卫健委消息,截至2020年4月7日24时,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37例 。那么,究竟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以及如何识别呢?如何保护自己?
如何定义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的全称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没有临床症状,但呼吸道等标本对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的人 。
无症状感染者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 。14天潜伏期观察后,无自我感知或临床可识别的症状和体征,感染始终无症状 。二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采样时没有自我感知或临床可识别的症状和体征,但随后出现一些临床表现,即“无症状感染者”状态在潜伏期 。
无症状感染者是否具有传染性?
无症状感染具有传染性 。然而,传染期的长度和强度仍有待确定 。很多人担心“无症状感染者”会成为新的传染源 。那么,有可能吗?
有专家认为,由于无症状感染者的呼吸道标本可以检测到病原核酸,但由于没有咳嗽、打喷嚏等临床症状,因此病原体被排出并引起传播的机会相对小于确诊的案例 。此外,英国医学杂志最近的一篇报道称,感染者从未出现症状,但释放的病毒量与有症状的人相当 。因此,一些科学家推测,一些感染者“在症状轻微或无症状时具有高度传染性” 。但需要强调的是,有类似情况的患者人数仍不清楚 。
总之,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期长短、强度、传播方式还有待确定 。不要放松警惕!
无症状感染的风险是什么?
无症状感染者有传播风险 。一是传播的隐蔽性 。由于无症状感染者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在人群中很难被发现,由此引起的传播也难以预防 。
第二个是症状的主观性 。症状轻微或不典型者可能认为自己没有感染新冠病毒,不主动到医疗机构就医,在日常诊疗工作中难以发现 。
第三是发现的局限性 。由于存在检测窗口期,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难以检测出所有无症状感染者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无症状感染者是我国进入疫情防控“下半场”的重要监测对象,因为这类患者已经免疫力强,可感染病毒 如果在接下来的14天内没有发病,病毒在体内已经存在3周以上,就有感染的可能 。如果不及时发现和隔离,就有社区传播的隐患 。

无症状感染者有多大风险?如何识别?看完这篇就懂了

文章插图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原院长蒋庆武指出,很多传染病都有潜伏感染,但不同传染病的比例不同 。
早在2月1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组在《中国流行病学杂志》上发表的大型流行病学论文中提到,截至2月1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预防收集中国报告病例72314例,其中无症状感染者889例,约占1.2% 。
同时,也有专家指出,其实临床观察会发现,大部分人最终都会出现症状,真正潜伏感染的患者很少,大约1%左右 。
日本研究团队的一份报告(研究论文发表于《3月12日杂志》),对钻石公主号游轮上的634例新冠肺炎病例进行了统计模型分析,估计了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感染率为 17.9% 。
张文宏团队指出,以目前的一些研究为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中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约为18%-31% 。但也有部分患者症状较轻,在隔离观察中不一定被发现,往往被认为是无症状的 。
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假设有 10 人接触病毒,最终可能有 6-8 人生病,而 2-4 人永远不会生病或有非常轻微的症状 。后者就是所谓的无症状感染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