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地疫情多次暴发 溯源调查发现了什么

检验 | 局部疫情反复爆发的溯源观察发现了什么?
10月1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消息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青岛疫情溯源时,从工人携带的进口冷冻鳕鱼阳性样本中检测出活病毒 。这证明被活的新冠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以引起感染 。
10月18日,广州花都无症状感染者王某的溯源也得出结论:王某感染的病毒基因序列与酒店发现的境外输入病例病毒基因序列高度同源 。从事件中分离出来,可以完全证实 。王的感染起源于关闭酒店的国外输入病例 。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东北地区(黑龙江绥芬河、吉林舒兰)、北京新发地、新疆乌鲁木齐、辽宁大连、山东青岛等地陆续出现小规模病例 。在这频繁的局部暴发中,溯源观察发现了什么?在全球累计确诊病例突破4000万、单日新增病例创历史新高的情况下,我国疫情防控需要特别注意和防范哪些方面?采访人员采访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 。
以冷链物品为载体的新型冠状病毒跨境输入引发疫情
10月11日,山东省青岛市出现3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由此而来,引起各方关注 。
经过72小时的持续观察,“病例”终于揭开内幕:青岛港2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在青岛胸科医院隔离,离开封闭病房做CT检查 。房间被病毒污染,进而感染了去统一CT室检查的结核病区住院患者及其同伴,并将病毒带入结核病区,导致疫情在医院蔓延 。
作为青岛疫情的“零号病人”,董某某、陈某某在青岛大港装卸工人,9月19日,他们装卸了从国外进口的冷冻海鲜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样情况的两个人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根据采集和提供的样本,从工人携带的进口冷冻鳕鱼阳性样本中检测出活病毒 。
今年6月,在北京连续56天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后,本地病例再次出现,感染“源头”被锁定为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7月份,大连连续100多天无新增病例,继本地确诊病例后出现本地病例 。前五天的确诊病例中,近80%是开洋海鲜公司的员工和家属 。专家分析,冷冻和储存的受污染进口海产品可能在两地疫情的触发和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过,此次疫情溯源观察虽然检测到冷链水产品和外包装核酸样本呈阳性,但从未散播到活病毒,
这是全球首次从青岛冷链食品的包装中散布活病毒 。这提醒了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以冷链物品为载体跨境进口,也证明了被活体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导致感染 。“过去在样本中‘检测到’冠状病毒核酸,但阳性核酸不一定是活病毒 。这次,活病毒‘分散’意味着一定有活病毒可以引起传播或传播 。”感染 。”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说 。
“从冷链食品包装中驱散活病毒,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有两大意义:一是表明新冠病毒可以在冷链包装的物理环境中长期存活,使病毒能够通过这一过程,载体的跨境输入造成了疫情的蔓延;二是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或受污染的食品和包装引发的疫情积累提供了最直接的科学依据 。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通过冷链跨冷链运输 。”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中心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仍是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而受污染的冷链食品则是导火索 。利用当地疫情传播的地方,通过污染物带入病毒,人被污染物感染,造成新的“零病例”,从而引发新冠疫情或暴发累积 。也是如此 。触发疫情后,传播疫情的主要方式仍是人传人(通过飞沫) 。”
以前的局部爆发都指向冷链食品 。为什么直到青岛爆发,才从现场分离出活病毒?参与青岛疫情样本病毒扩散工作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3实验室副主任刘培培表示,对活病毒的扩散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物品的污染程度,以及从国外运来的物品 。当你到家时,等待 。“比如,海鲜从冷藏车运到冰柜时,通常会受到室温条件的影响 。九月和十月比六月和七月要冷,病毒会存活更长的时间,也有传播活病毒的机会 。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