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为什么迁都大梁,魏国是怎么衰败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魏国是战国时期的附庸国,是战国七壮士之一 。姬姓,魏家 。在战国七壮士中,魏国的版图包括今天的山西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冀部分地区 。魏国都城安义(今山西夏县) 。公元前364年,魏惠王迁都安义至大凉(今河南开封) 。此后,魏国也称梁 。值得注意的是,魏国的都城从一开始就位于安义,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运城市夏县 。但魏惠王即位时,却选择将魏国都迁至大凉,即今河南省开封市 。出色地,问题来了 。魏为什么迁都大连?你真的怕秦?

首先,魏迁都大凉有六年(公元前364年)、九年(公元前361年)和三十一年(公元前339年) 。见《竹书志》、《史记》等史料 。目前,许多历史学家倾向于说魏惠王于公元前六年,即公元前364年迁都大凉 。西迁安邑至中原大凉,有魏怕秦之说 。也就是魏国因惧怕强大的秦国,迁都东凉 。但在我看来,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

魏国为什么迁都大梁,魏国是怎么衰败的?

文章插图
【魏国为什么迁都大梁,魏国是怎么衰败的?】具体来说,按照公元前六年,也就是公元前364年,当时的秦国显然还不够强大 。众所周知,战国初期,秦国实力较弱,在与魏国的战争中屡败屡战 。这种局面的改变,是由于秦实施的“商鞅变法” 。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记载,商鞅入秦后,得到秦孝公的信任,被任命为左贵妃的首领 。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他进行了两次改革,主要内容是“弃矿、开楼、实行县制、奖农、用兵” 。所以,就时间而言,魏国先迁都,商鞅的改革在此之后发生 。所以,就魏国而言,迁都到大凉显然不怕当时的秦国 。

对此,笔者认为,魏国从安义迁都至大凉,是因为魏国希望以中原为中心,即成为中原的霸主 。当魏国都城安义在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时,魏国已经占领了秦国西部的土地 。此时北方发展人烟稀少,西部需要彻底消灭秦国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魏要彻底灭秦,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此背景下,迁都至肥沃的中原,首先是因为当时大凉(今河南开封)的优越地理位置和平坦地势,
魏国为什么迁都大梁,魏国是怎么衰败的?

文章插图

终于,魏惠王即位,齐、赵、楚等周边国家纷纷崛起 。对于这些大国来说,这对魏国在中原的统治地位构成了严峻挑战 。尤其是具有山、海、鱼、盐优势的齐,成为当时对魏的最大威胁 。所以,如果魏国继续在安义建都,因为离中原很远,控制中原显然不如大凉方便,也不利于与齐国争霸 。在此基础上,为了与齐、赵、楚等大国争霸,魏选择将首都从安邑迁往大凉 。一般来说,魏徽王时期,魏国以齐国为主要对手,于是,它采取了联合赵国、缓和与秦国对抗的策略 。不过,从长远来看,这种策略可能是魏国没落的原因之一 。秦国崛起,收复河西后,魏国也失去了与齐国的霸权 。
文字/感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