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每年用量达上百万吨 田间“白色污染”咋除?

【地膜每年用量达上百万吨 田间“白色污染”咋除?】“我家今年15亩烤烟收入近5万元,地里的废弃烟膜给我带来了500多元的额外收入 。”日前,在重庆市黔江区白土乡三塘村废弃农膜收购点,建卡的贫困户董成章正在称量废弃的卷烟膜 。收到钱后,他高兴地说:“烟场打扫干净了,干活爽 。”
农用地膜包括农用地膜、棚膜等,具有保温、保湿、增肥、除草等作用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膜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 。统计显示,仅我国塑料薄膜的年消耗量就达到数百万吨,并且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 。
但是,随着农用薄膜的广泛应用,一些用过的地膜没有及时回收利用,成为田间“白色污染”,对农业生产构成潜在威胁 。
“白色革命”带来“白色污染”
重庆是塑料薄膜的大用户 。数据显示,2018年重庆市农用地膜使用量约为1.2万吨 。“种植水稻的时候,我们需要种苗,苗需要用薄膜保护,我们每年都用很多薄膜 。”重庆市永川区临江镇天兴村粮食大户康建国告诉采访人员,自己种了10多亩 。每年买农膜要1000多元 。
与康建国同村的高桂英是村里的一名果树种植者 。她说,从果苗培育到果树生长,各个阶段都需要农膜 。“农膜真的好用,但只能用一次 。每年之后,废弃的农膜就变成垃圾,和杂草一起焚烧 。”
“我们不知道如何处理它,所以只能烧掉它 。否则,如果我们将它留在地下,鸡鸭就会吃掉它 。”永川区多位村民告诉采访人员,他们此前处理过废弃的农膜 。采用燃烧的方式,只能燃烧一部分 。有些膜隐藏在土壤中,不容易找到 。“第二年,种子不能发芽,我们也头疼 。”
采访人员在走访中了解到,曾被誉为给农业生产带来“白色革命”的农膜,如今已成为田间“白色污染”的“罪魁祸首” 。“白色革命”带来的积极性正逐渐被残留污染带来的危害所侵蚀 。

地膜每年用量达上百万吨 田间“白色污染”咋除?

文章插图
“‘白色污染’正在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质量,严重影响农机种植施肥作业和作物生长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资源环境司相关负责人已公开表态 。目前,主要地膜区亩产地膜累计残留量为4~20公斤,有的地块甚至超过30公斤 。地膜残留过多会直接导致作物减产,小麦减产2%~3%,玉米减产10%,棉花减产10%~23% 。
废农膜“集结”回收网
为解决废弃农膜造成的污染问题,自2018年起,重庆市将废弃农膜的回收利用交由重庆市供销总公司牵头 。
今年5月,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重庆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管理办法》,明确了废农膜的范围和各部门的职责各级 。资金支持与回收、加工企业日常管理等,推动废旧农膜回收制度化、规范化 。
重庆市供销社综合经济发展部部长皮进表示,他们依托重庆市供销系统网络优势,在农村建立农膜回收网点,让废旧农膜在农村有一个“家” 。目前,重庆已建立820个乡镇(街道)回收网点,覆盖80%的涉农乡镇(街道),16个储运中心和15家企业承担了全市废旧农膜利用加工任务,回收网络系统已初步形成 。
重庆市供销社相关工作人员透露,截至10月底,重庆市已回收废旧农膜8782吨,超额完成全年8000吨回收任务 。到2020年,重庆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覆盖所有涉农乡镇,新建回收网点210个,仓储运输中心22个 。(渝中区除外)目标至少建设一个储运中心 。
“过去,农民普遍不知道废弃农膜的危害,也不知道如何处理 。”重庆市多个区县供销社负责人坦言,他们在建立废弃农膜专门回收点后,将废弃农膜进行分发 。《农膜回收倡议》,编撰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顺口溜,广泛宣传废旧农膜的危害 。如今,不少农户主动将废弃农膜带到回收网点出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