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区地下水超采成"漏斗区" 以水定供迫在眉睫

经济参考报采访人员在多个省区发现,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形成较大的“漏斗区”,威胁工农业用水安全 。由于节水意识薄弱,节水工程落后,水资源监测体系不完善,地下水开采和管理存在诸多障碍 。当地民众呼吁建立全方位的水资源立体利用体系,切实落实“供需用水” 。
地下水过度开采形成“漏斗区”
采访人员在内蒙古、黑龙江、安徽等省区采访中发现,部分地区地下水灌溉面积不断扩大,部分地区大量生产生活用水,导致超支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和地下水开采“漏斗区”的出现 。影响住宅饮用水、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 。
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大面积种植马铃薯、燕麦等农作物 。但这里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属于半干旱地区,自然降水无法有效灌溉 。近年来,在旱地上架起了许多喷灌圈,种植公司和农民利用地下水灌溉农田 。农业用水的快速发展导致浅层地下水位下降 。内蒙古已形成大小不等的地下水超采区33个 。
黑龙江省花川县一位种粮大户说:“以前挖几米深的井,就出来水 。现在挖井,40多米才能见水 。” 50米 。”黑龙江省多位基层农业干部表示,三江平原地下水超采导致地下水位偏低,地下水低温、有机质含量低易导致地表盐碱化、硬化,严重制约了稳定可持续发展 。发展农业 。
皖北地区,由于地表水污染,保障率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增加,地下水超采 。安徽省超采区主要分布在5个市(阜阳市、亳州市、苏州市、淮北市、蚌埠市)的14个县(市) 。据安徽省水利厅统计,2001年至2010年,淮北平原共有地下水超采区25个,总面积3068.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淮北地区 。
地下水具有流动性和可回收性,可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 。但是,一旦地下水使用量超过供应量,就会造成地下水短缺,影响居民饮用水、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 。
此前,由于淮北平原地下水超采,立夏后出现区域性缺水,影响居民供水安全 。2018年6月,采访人员走访苏州泗县时了解到,当地很多居民小区只能分时段供水 。
“水龙头开了八天,一滴水都没有 。”陈薇在泗县长大 。他说,自记事以来,从未发生过如此严重的“缺水” 。尽管实施了加压供水,但三楼以上的住户仍因水压不足而无法使用自来水 。一些居民不得不自费安装增压泵 。“没有泵就没有水,我已经用掉了两个增压泵,喝水比吃油还难 。”陈伟打开增压泵后,采访人员看到,在用水高峰期,稀薄的水流仍然无法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 。
同年9月,随着泗县备用水源地的建成,当地的“水危机”得到缓解 。据安徽省水利厅介绍,安徽省地下水超采区主要分布在城镇,阜阳市出现地面沉降 。如果继续过度开采,可能会加剧地下水位下降,影响供水安全 。
人与水的矛盾制约了过度开发管理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全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节水意识、节水工程、用水监测体系没有得到加强和完善,导致人与水的矛盾日益突出,地下水超采治理面临诸多障碍 。

多省区地下水超采成"漏斗区" 以水定供迫在眉睫

文章插图
首先,重生产发展,轻节约用水 。农业地表水灌溉成本高,农民没有动力用地表水代替地下水 。
黑龙江多位基层农业干部反映,由于稻田经济效益好,这几年很多地区都“以旱代水” 。目前,黑龙江省水田面积近6000万亩,每亩水田耗水量300多立方米 。
黑龙江富锦市水稻种植大户刘俊利说,农民看种田效益,农民很难调整种植结构,减少水田面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