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为何从亲近儒臣转变为宠信能搜刮的酷吏?( 二 )


其实,忽必烈本人,早期十分憎恶贪焚暴敛之徒,并因反对其兄皇“宪宗”蒙哥汗手下左丞相阿兰答儿的“钩考钱谷”而引祸上身 。
自成吉思汗起,蒙古王公对中原汉地没有什么远大的政治远见,只知抢掠烧 。窝阔台汗上台后,幸亏有耶律楚材上谏以收取赋税方法代替掠和抢夺,中原汉地人民才有幸稍得休息 。1239年开始,回回巨商奥都拉合蛮买断了中原汉地的课税权,实际上破坏了耶律楚材那种较为温和的搜刮方式 。而后,花剌子模大商人*剌瓦赤和奥都拉合蛮轮流上场,主管中原财赋及庶务,对当地人民进行敲骨吸髓式的剥削 。贵由汗*后,蒙古内部乱成一团,贵族阶层更是混水摸鱼,你捞一笔我抢一笔,对中原汉地征求财货不绝 。蒙古王公对汉族士
大夫不信任也不熟悉,他们只喜欢大笔大笔奉上珍稀宝物的色目商人们,依靠他们充当“经纪人”,任凭这些人到中原搜刮,只要商人能向他们交上“份儿钱”,别的一概不管 。蒙哥汗继位后,在中原汉地大肆推行“包银”制度,向中原汉人按户收取“人头费”包银 。在*府催逼下,汉族人民畏于戮,只得向色目商人借高利贷“斡脱钱” 。这种利滚利的高利贷真正宰人,一锭银子,十年内可向上滚积成一千零二十四锭 。家破人亡仍旧交还不起银子,大量汉人只能选择逃亡一路,田亩荒废,良家失散,四处流离 。幸亏忽必烈是蒙哥汗的亲弟,他在汉人儒士建议下,得到关中、河南等中原汉地作为封地,开府求治,使广大地区得以有效治理 。1254年,忽必烈又在桓州以东、滦水以北的龙冈兴建开平新城,雄心勃勃地准备放手经营中原 。
树大招风 。蒙古贵族以及色目商人这些“既得利益者”,眼红忽必烈手中的财权,纷纷在蒙哥汗面前说他的坏话,指他有不臣之念,并诬称忽必烈王府手下人“多擅权为*利事” 。蒙哥汗震怒,在削弱忽必烈兵权的同时,派出亲信阿兰答儿等人到陕西、河南“钩考钱谷”展开“清污”运动,想验明忽必烈是否有罪 。这群人如狼似虎,大兴案狱,严刑逼供,当地*员被拷打致*的就有数十名之多 。汹汹逞威之外,他们还随意向当地*吏敲诈勒索,得不到钱就把人关进监狱弄* 。
为了在中土树立更高的威望,一直居于漠北的蒙哥汗亲征南宋,一方面想彰显他的无上威权,一方面想以灭亡南宋的胜利重新树立他本人在中原以及江南的影响力 。已经丧失*权的忽必烈幸亏有汉人儒士替他出主意,送妻女至兄皇处为人质以示自己无“异图” 。毕竟手足情深,二人会面后,误会暂时消除,蒙哥汗也下令停止对中原一带钱谷财赋的“钩考” 。
1258年,进攻南宋的塔察儿一部蒙*遭挫,蒙哥汗命令忽必烈重新率*征宋 。转年夏天,亲征四川的蒙哥汗在钓鱼城下被一块炮石击* 。他不仅没有能灭亡南宋,自己倒*在了酷热潮湿的蜀地 。喜大于忧,忽必烈终于得喘一口大气,纵马飞奔,飞也似回到草原,去与弟弟阿里不哥争夺大汗之位 。
中国的古代政治,向来是屁股决定脑袋 。位置一变,思维也随之产生变化 。忽必烈坐上大汗宝位,随着国土的扩大和战争的继续,昔日对于横征暴敛的反感,逐渐为对黄金白银的喜爱所取代 。泱泱大元朝,真是太需要钱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