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申报世遗什么情况 通过姓氏寻根传承中华文化

姓氏作为一门古老的传统学科,是寻找血缘的重要文化基础 。11月7日,首届中国姓氏申请大会在福建福州召开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中国世界遗产主题文化博览会组委会、福建省竹子文化发展促进会、福建省凯民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精神 。世界遗产记忆活动 。来自国内外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建设《姓氏辞海》、《姓氏形象》拍摄工程等五个重大项目 。其中,涵盖所有中国姓氏的《中国姓氏词海》正在编纂中 。五年内完成 。
中国姓氏将被申报世界记忆遗产
11月8日下午,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从首届中国姓氏申请大会主办方获悉,中国姓氏申请将全面启动 。
据悉,世界记忆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文件保护项目 。该项目侧重于文献记录,包括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等文化机构持有的珍贵文献、手稿、口述历史记录和任何媒介的珍本书籍 。
福建省姓氏起源研究会原会长、中国姓氏应用大会主席游家瑞说,中国姓氏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 。其他方面的历史图片和书籍完全符合《世界遗产记忆》的要求 。
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从首届中国姓氏申报大会主办方一、福建省凯民姓氏文化研究所获悉,申报世界遗产的内容主要是“中国姓氏概念” 。姓氏专家将中国姓氏的“里里外外”整理成记忆数据的文本 。待最后收尾工作完成,条件成熟后,将申请世界遗产名录 。
“福建学习姓氏文化的氛围非常浓厚,华侨华人多,祖籍福建 。因此,福建承接申遗活动具有特殊意义 。”福建开民姓氏文化研究所常福德禄告诉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 。
据报道,2020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福建福州举行 。中国姓氏申报大会是世界遗产大会的对接,将促进中国姓氏文化的发展,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姓氏文化 。
《中华姓氏辞海》编纂预计三到五年完成
在申报世界遗产名录时,《中国姓氏辞海》将作为姓氏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的通用信息文本,其编纂工程意义重大 。
据报道,《中华姓氏辞海》中有不少稀有姓氏 。“比如汉族的‘越’姓是倒过来的,和‘亚’字读音一样 。”傅德禄说 。
据傅德禄介绍,目前姓氏专家正在收集整理4万多个姓氏的相关信息,目前已整理出2万多个姓氏 。而这项分拣工作繁琐,耗时30多年 。专家预计将在三到五年内编制超过 40,000 个姓氏 。“基本的内容都有了,最后还要我们去调查确认 。”傅德禄介绍 。
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了解到,主持《中华姓氏辞海》编纂项目的专家是原中科院遗传研究所所长、中华姓氏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教授 。中国姓氏的由来 。在本次华人姓氏申请大会上,袁义达还担任了总法律顾问 。
袁义达说,中华民族的姓氏可以反映世界上独特的中国姓氏文化 。姓氏作为人类社会结构中血脉传承的象征,与人口普查、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密切相关,在人事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姓氏学作为一门古老的传统学科,其核心是姓氏和人名,是寻根溯源的重要文化基础 。
寻根寻根,以姓传承中华文化
“世界上许多古老的文化早已与创造它们的种族一起消失了,而中国的姓氏文化却延续和发展了四五千年 。姓氏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 。宗族观念 。它以一种特殊的血统文化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民族团结中发挥了独特的民族凝聚作用 。在我国意义重大,那禹不用说 。”元一达曾经介绍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