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效显现 交出哪些"成绩单"?

从祁连山到海南 , 从东北虎豹到大熊猫 , 覆盖了不同自然环境、多种珍稀物种的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在青海、吉林、海南等12个省份推进 , 试点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 , 占陆域国土面积的2.3% 。
1月8日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举行新闻发布会 , 发布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情况 , 目前 ,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效日益显现 。
1.自然保护区成为生态名片
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海省 , 包括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三个园区 , 这片12.31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713.62米的土地 , 拥有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独有的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 , 素有“中华水塔”之称 。
而多年以前 , “中华水塔”面临的草场退化、水源断流等生态危机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据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任永禄介绍 , 在落实试点工作中 , 三江源国家公园探索构建了省州县乡村全覆盖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 , 基本解决了“九龙治水”和监管执法碎片化问题 。
为了做好全面生态保护 , 国家公园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等各类保护地进行功能重组 , 实现了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一体化管理 。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效显现 交出哪些"成绩单"?

文章插图
在试点工作的探索中 , 可可西里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 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名片” 。
目前 ,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生态保护和恢复成效日益显现 , 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 生态功能不断强化 , 水源涵养量平均增幅6%以上 , 草地覆盖度提高11%以上 , 产草量提高30%以上 。
2.濒危野生物种有了栖息家园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试点区位于海南省中部山区 , 也是我国特有物种海南长臂猿的唯一栖息地 。20世纪70年代末 , 海南长臂猿仅剩7-9只个体生存在霸王岭热带雨林 。如何保护热带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 , 成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试点的工作重点 。
“2016-2019年海南长臂猿栖息地恢复工程实施 , 修复2000多亩海南长臂猿栖息地 , 海南长臂猿种群逐步增长 , 目前达到4群30只 , 并呈现持续扩大的良好势头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夏斐告诉采访人员 。
据介绍 ,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试点将加快制定系统的海南长臂猿保护专项规划 , 建设保护队伍 , 改善和扩大霸王岭长臂猿栖息地 , 充分利用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的优势 , 吸引国内外专家团队和科研院所参与海南长臂猿保护 , 大力组织实施海南长臂猿科学研究和保护项目 。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效显现 交出哪些"成绩单"?

文章插图
3.人与自然实现和谐共生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落地后 , 如何实现生态保护和生产保障的融合 , 如何让生态福利真正惠民?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 , 牧民逐步由草原利用者转变为生态保护者 。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 , 三江源国家公园大胆尝试将草场承包经营逐步转向特许经营 。鼓励引导并扶持牧民从事公园生态体验、环境教育服务以及生态保护工程劳务、生态监测等工作 , 使他们在参与生态保护、公园管理中获得稳定长效收益 。
目前 , 园区全面实现了“一户一岗” , 共聘用1.72万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 , 户均年收入增加216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