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学习动机的理论的强化理论是什么?


一  学习动机的理论的强化理论是什么?

文章插图
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行为主义强化理论认为强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 。
(二)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认为人具有几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些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层级,较低级的需要至少达到部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 。
(三)成就动机理论
个体成就动机最初由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提出 。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 。
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学生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约为50%的任务 。
(四)成败归因理论
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以下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同时,韦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
韦纳成败归因理论中的六因素与三维度

一  学习动机的理论的强化理论是什么?

文章插图
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 。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 。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四种:成败经验、对他人的观察、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

一  学习动机的理论的强化理论是什么?

文章插图
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1.桑代克的经典实验
桑代克设计了“桑代克迷笼” 。
2. 桑代克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 。
(1)准备律
(2)练习律
(3)效果律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1.巴甫洛夫的经典试验——狗摇铃进食实验巴甫洛夫最早用精确的实验对条件反射做了研究 。
2.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1)获得与消退
(2)刺激泛化与分化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1.斯金纳的经典实验——迷箱实验
2.基本观点
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
3.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1)强化
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 。
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
(2)惩罚
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 。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
(3)消退
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 。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班杜拉的经典实验——波波玩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