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学习动机的理论的强化理论是什么?( 四 )


第二,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组织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
第三,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经丘脑传到大脑皮层,刺激情境在此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 。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神经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血管或内脏,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
(四)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一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手出汗、胃收缩、呼吸急促等;二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
(五)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
拉扎勒斯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 。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的评价刺激事件和自身的关系,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再评价 。
(六)情绪的动机一分化理论
该理论主要以伊扎德为代表,他的情绪动机一分化理论以情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论述情绪的性质和功能 。

一  学习动机的理论的强化理论是什么?

文章插图
人格发展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强调生物本能即性本能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强调婴幼儿时期的经历和经验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
他把发展分为五个时期:
1.口腔期:从出生到12~18个月左右
2.肛门期:大约从12~18个月到3岁左右此期间儿童由排泄而得到感官满足 。
3.性器期:大约从3岁到5岁
4.潜伏期:大约从5岁到12岁
5.生殖期:大约从12岁到成年 青春期是生殖期开始的标志
(二)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发展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
1.婴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1.5~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
3.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4.学龄期(6、7~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5.青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
7.成年中期(25~5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
8.成年晚期(50岁至死亡):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一  学习动机的理论的强化理论是什么?

文章插图
道德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1.自我中心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2~5岁)是从儿童能够接受外界的准则开始的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5岁以前还是“无律期”,顾不得人我关系,而是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 。
2.权威阶段
这一阶段(5~8岁)也称作“他律期” 。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
3.可逆性阶段
这一阶段(8~10岁)的儿童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 。4.公正阶段
这一阶段(10~12岁)的公正观念是从可逆的道德认识脱胎而来的 。他们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公正的奖惩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各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