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里的极权主义子:乔治奥威尔的反乌托邦


乌托邦里的极权主义子:乔治奥威尔的反乌托邦

文章插图
乔治奥威尔是其中的一份子 , 但他展示的方式比较独特 , 他习惯用反讽手法描绘一个可怕的未来 , 让人们在惶恐中警惕信仰的专制 。有位学者说 , 乌托邦将人带往天堂 , 反乌托邦将人推向地狱 , 看完乔治奥威尔的反乌托邦代表作《1984》 , 你会发现 , 反乌托邦并不是在反对乌托邦式的美好 , 它反对的 , 是隐藏在乌托邦里的极权主义 。
《1984》讲述了虚拟国家大洋国普通党员温斯顿的故事 , 这个国家利用电屏、巡逻队、思想警察等方式 , 时刻监控掌握民众的生活 , 几乎没有人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 , 入侵民众生活的原因在于防范异端 , 稳定执政党“英社”的统治地位 , 所有与“英社”推行政策相左的苗头都会在第一时间被识别 。
剥夺思考的权利

乌托邦里的极权主义子:乔治奥威尔的反乌托邦

文章插图
《1984》一开篇 , 男主角温斯顿出场 , 在监控下小心翼翼生活 , 已成为本能的温斯顿 , 近来越发过得战战兢兢 , 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已经犯下了思想罪 。独立思考这件事在大洋国是很危险的 , 思考的内容不管是反对 , 还是拥护“英社”的统治 , 思考本身就不利于极权统治 。
避免思考的多样性 , 规范思考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制定一套简单明了的文字语言 , 去掉丰富的形容词、动词、名词 , 只留下必需的名词 , 沟通交流只剩下基本事实的传递 , 断绝人与人之间深度交流 , 能有效地控制新思想的产生和传播 , 大洋国正是这么做的 , 《新话字典》已经编制到第十一版 , 大洋国每一天都在几百个的消灭词汇 。
思想纯正的新话专家塞姆窥探到新话的目的 , 缩小思想的范围 , 某一天他突然人间蒸发 , 斯顿敏锐地感知了“英社”的执政底层逻辑 , 愚民政策 , 只有位于金字塔尖的核心党员有思考的权利 , 而其他人只需要顺从他们的想法 , 温斯顿预感自己死期将至 , 不仅仅因为他拥有难得的思考能力 , 更因为他早已厌恶整个社会千人一面的现状 , 他追忆过往展望未来 , 期待一个每个人都能自由思考 , 存在着多种可能性的时代到来 。
《1984》刚出版时 , 曾被美国图书馆列为禁书 , 它提醒公众有可能存在被剥夺思考权利的现实 , 被彻底剥夺时 , 连用钢笔写日记都是思想罪 , 这是《1984》放到今天来读 , 依然能发人深省的关键原因之一 。能剥夺一个人思考权利的现实因素其实很多 , 不仅限于政治因素 , 言论自由、信息大爆炸的现代 , 我们很可能陷入丧失思考能力的情境 , 丧失是主动和被动的 , 首先是人主动选择不去思考某种思想的对或错 , 安于接受 , 再次是人为的、被动的引导吹鼓 , 人云亦云 。
【乌托邦里的极权主义子:乔治奥威尔的反乌托邦】捏造虚假的现实
为了确保极权统治 , “英社”需要民众的崇拜和认可 , 温斯顿是真理部的工作人员 , 真理部负责新闻、娱乐、教育、艺术 , 这个国家所有传播信息都被事先筛选编辑过 , 所有传播媒介都在向公众灌输一个观念:元首“老大哥”是一个近乎神的形象 , “老大哥”说的话就是真理 , “英社”就是真理 , “英社”从出现以来就一直带领着人民走向更幸福美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