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里的极权主义子:乔治奥威尔的反乌托邦( 二 )


但温斯顿感受的现实是 , “老大哥”经常出现误判说错话 , 他自己总是吃不饱穿不暖 , 面临着物资匮乏的现状 , 核心党员有着凌驾于常人的哲学思考 , 他们发明出“双向思维”这个概念 , 来调和现实与传播的信息之间的巨大矛盾 , 人的记忆容易受到主观意识的美化或歪曲 , 他们将现实定义为人的记忆 , 教人控制记忆 , 忽略主观感受 。
民众不需要相信自己的记忆 , 唯一需要相信的就是根据“英社”的指令重构记忆 。而让民众无条件信任“英社”的方式是 , 不断塑造敌人和敌国的存在 , 用外部的巨大威胁、永无止尽的战争凝聚人心 。
温斯顿无法认同“双向思维” , 他感觉自己活在虚假的现实中 , 他的生活也并不像“英社”宣扬的那般美好 , 还被迫做了很多违反个人意愿的事 , 让温斯顿绝望的是 , “英社”为了维持神与真理的形象 , 不断篡改修正从前的历史记录和相关报道 , 没人能让事态的发展完全按照预想的路线 , 所以只能让过去的言论符合现在的结果 , 否定了所有真实的历史 , 不断改写当下的记录 , 结果是 , 整个国家成为一个架空的、想象中的国度 , 没有过去的国家也不会有未来 , 大洋国朝着自我毁灭的道路上行进着 。
《1984》完成了一次较为成功的预言 , 书籍出版后不久 , 二战爆发 , 极权主义向内完成思想统一后 , 为了延长其生命周期 , 必然转而向外进行殖民扩张 , 从中我们可以吸取的教训是 , 真理不能被创造 , 只能被总结 , 太史公司马迁编制《史记》的智慧 , 穿越千年 , 依然值得被铭记 , “究天人之际 , 通古今之变” , 从历史中汲取客观规律 , 尊重历史 , 忠于事实 。
压制自然的人性

乌托邦里的极权主义子:乔治奥威尔的反乌托邦

文章插图
极权统治下 , 爱和同情心被禁止 , 因为人与人之间建立起忠于彼此的关系不好控制 , 亲情、友情、爱情统统被压制 , 取而代之的是伦理混乱 , 电影上播放着孩子被炸弹炸得粉身碎骨的画面 , 观众们却在哈哈大笑 , 儿童英雄告发自己的父母有异端迹象获得“英社”的肯定 , 夫妻间的结合只能出于“英社”的授意 , 夫妻间的性行为只被赋予生育的功能 , 所有欲望被压制 , 唯有仇恨的情绪被吹鼓 , 仇恨他国 , 仇恨与正统思想相左的内部敌人 , 以此释放无处宣泄的精力 。
对现状不满的温斯顿隐藏着真实情绪 , 不敢在任何人面前表露 , 他很孤独 , 时常梦见去世已久的家人 , 在梦里感受着爱与被爱 , 可他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梦境 , 直到有一天 , 他遇见了黑发女孩茱莉亚 , 第一次幽会 , 女孩带他回到了梦中的黄金乡 , 爱情和亲情彻底唤醒了温斯顿的独立意识 , 他是个有欲望有情感的人 , 不是只知道接收指令的机器 。
温斯顿爱茱莉亚 , 但他知道这份爱并不纯粹 , 从前他只是在心里厌恶极权 , 如今他付出行动对抗极权 , 他和茱莉亚每一次的幽会 , 每一次的性行为都是对极权的打击 , 他企图宣告这样一个事实:无论怎样 , 极权都无法压制自然的人性 。这对苦命鸳鸯享受过极致的欢愉 , 畅想过两人能拥有未来 , 但极权统治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 , 他们两人被抓住 , 投入最残酷的监狱--仁爱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