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减负方案是怎么回事?浙江中小学生是如何减负的有哪些措施

《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12月11日正式发布 , 浙江省教育厅、省党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联手提供中小学生 。减轻负担 , 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校外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 。
据了解 , 《方案》共40条 , 分为“总体思路”、“工作原则”、“重点措施”和“保障措施”四个部分 。在减题、增实践的同时 , “三减三加” , 杜绝了“只有成绩、只有升学、只有文凭、只有论文、只有帽子”的顽疾 , 教育评价不科学导向和过度功利的教育观念发生了逆转 。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观 , 切实减轻违反教育教学规律、损害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分学业负担 , 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纲要》要求“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进度教学” 。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工作管理机制 。小学一年级严格按照“零起点”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因学期长需要跨学期调整教学进度的 , 地方教育部门要统一明确 。规定除正常上课调整外 , 不得挤占思想政治、音乐、体育、美术、劳动实践等课程的课时 , 严禁制作“阴阳”课表同时规定 , 班级组建的面向全校所有家长的家长小组由班主任负责管理 , 每个班级不超过一个 。家长组不布置作业 , 不要求家长检查和批改作业 , 不要求家长通过打卡方式提交文化学科作业 , 学生作业不转为家长作业 , 作业管理实行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范围 。
为规范学生在校作息时间 , 《方案》明确小学生上午8:00后到校上课 , 小学、初中开始上午上课 。分别早于 8:30 和 8:00;寄宿小学、初中、高中夜间熄灯作息时间不迟于21:00、21:30、22:00 。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锻炼1小时 。同时 , 禁止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进行集中辅导 。中小学生的寒暑假分别为3-4周和7-8周 。中小学各年级不得利用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组织或变相组织校内外集中辅导 。

学生减负方案是怎么回事?浙江中小学生是如何减负的有哪些措施

文章插图
《方案》还规定了对地区和学校组织的考核评价 。小学一、二年级不得以纸笔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 , 统一考试每学期不得超过一次;三至六年级可安排语文、数学等科目考试 , 统一考试或考试每学期不超过2次 。初中文化科可以组织期中、期末考试 , 但不能组织月考和周、周清考试 。县(市、区)教育部门不得组织对小学进行统计调查 。坚持“教考相一致”的原则 , 要求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确定考试内容 , 控制考试难度 。中小学和教研部门要创新试题形式 , 增加综合性、开放性、适用性、探索性的试题 。偏离实际奇题 , 扭转靠机械刷题取胜的倾向 。学校不得以任何方式公开学生在校内外的考试成绩和排名;不得召开或者变相召开过分加强应试教育的中考、高考“宣誓会”;不得以家委会等名义发布或发布中考、高考“喜讯”;不得在中考、高考中宣传或冒充“学霸”、“学霸” 。全面推行以初中学术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招生录取模式 。
《方案》还明确规定了中小学招生 。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免就近招生规定;实行公私立学校同步招生 , 民办学校招生人数超出招生计划的 , 实行计算机随机分配招生 。同时 , 严禁跨地区争夺优质生源 , 严禁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联手以集团办学名义跨地区招生、招收学生以变相的名义转学 。2021年起 , 全区初中优质示范高中招生名额比例不低于学校招生计划的60% , 招生名额分配向农村初中、初中倾斜不选择学生来源的学校 。严禁以任何名义开设重点班、快慢班、实验班 , 实行学生随机均衡上课、教师均衡分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