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见微知著下一句是什么

最近,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以下简称国家纳米中心)研究员聂广军收到一张奖状 。
在2018年第一届“率先杯”未来技术创新大赛决赛中,他带领团队完成的项目“肿瘤治疗纳米机器人”获得优胜奖 。
他拿起手机,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合作者、国家纳米中心研究员丁宝全 。事实上,几个月前,俩人已经分享过一次成功的喜悦,这次算是喜上添喜 。
2018年2月,聂广军与丁宝全、国家纳米中心主任赵宇亮以及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颜灏等4个课题组合作,在《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了一项成果 。
他们首次利用智能纳米机器人在活体实验动物血管内稳定工作,高效完成定点药物输运 。2018年,该成果与人工智能、孤性繁殖等一起入选“世界七大技术进步” 。
2019年初,该成果还入选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
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堪称中科院纳米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纳米卓越中心)4年建设发展历程的代表性工作,也是“卓越”两字的生动体现 。最近,聂广军等人正在推进DNA纳米机器人产业化的相关工作 。
“聚焦‘0到1’的科学问题,吸纳全世界优秀人才,长期围绕一个重大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以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国家战略 。”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赵宇亮谈到自己对纳米卓越中心的理解 。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活跃的科技前沿,纳米科学汇聚了现代物理、化学、材料、生物等学科领域在纳米尺度的焦点科学问题,促进了多学科交叉融合,孕育着众多原始创新和科技突破的机会,正在逐步成为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源头 。
见微知著,正是纳米科学技术最令人着迷之处 。

见微知著?见微知著下一句是什么

文章插图
纳米专项结题总体验收会现场
“产业需要纳米科学”
纳米,原本是一个长度单位,指一米的十亿分之一,相当于人类头发直径的万分之一 。
在过去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许多物质到达纳米尺度将产生原来不具备的新功能,因而纳米尺度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
【见微知著?见微知著下一句是什么】例如,金属材料的晶胞维持在几纳米时具有非凡的强度和韧性,而纳米尺度的蛋白质分子则开始具有生物学功能 。
纳米材料的奇特性质,为各领域科学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
对此,赵宇亮更愿意用“纳米+”来概括 。
“纳米科学、纳米技术,具有一种平台型科学技术的特点,纳米科学家最了解不同物质在纳米尺度下的特点 。”他说,“纳米+不同学科,有望创造新知识及其新应用 。”
2013年,中科院启动“变革性纳米产业制造技术聚焦”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下简称纳米专项) 。纳米专项从启动之初就被寄予厚望 。
2013年11月13日,中科院原副院长詹文龙在纳米专项启动会上特别强调,将纳米科技创新能力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要不断加强和落实与企业的合作 。“产业需要纳米科学!”詹文龙的讲话,让参会的上百位科学家振奋不已 。
资料显示,纳米专项按照“创新链到产业链”“领域核心技术”“制造共性与评价”等3个逻辑层次,划分为4个项目,分别是“长续航动力锂电池”“纳米绿色印刷与器件制造技术”“纳米结构在特定能源、环境与健康中的应用”“纳米制造共性技术与标准化体系” 。
在纳米专项实施过程中,科学家相信,基于纳米科学的产业制造技术,一定会成为推动我国相关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