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植物保护名录正在调整 未来将如何保护?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题:呵护野生植物,守护我们的美好家园
【野生植物保护名录正在调整 未来将如何保护?】新华社采访人员胡璐
如果没有多年前风中摇曳的那几株青蒿,屠呦呦不会发现青蒿素,为世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抗疟药;如果没有野生稻基因留存,袁隆平无法培育杂交水稻,为14亿中国人的口粮安全带来一份沉甸甸的保障 。
当前,我国正在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也将进一步加大野生植物保护力度 。为什么要修订和调整名录?我国野生植物保护面临怎样的形势?未来将如何保护?采访人员进行了深入采访 。
我国持续加强野生植物保护
国家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贾建生介绍,我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高等植物3.5万余种,约占世界总数的10%,其中超半数物种是中国特有 。
“野生植物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发展生物产业、满足人类物质文化需求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贾建生表示,一个物种就是一个基因库 。随着科技进步,潜在的基因价值为人类的未来带来无限可能,反之,如果物种基因还未开发就永远失去,这种损失无法估量 。“保护野生植物,守护遗传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更加美好的明天 。”
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野生植物的物种变化还可能引发其生存网络的连锁反应,导致一系列物种灭绝甚至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发生生态灾害 。有研究表明,一种植物往往伴生着10-30种生物物种 。一旦一种植物灭绝了,10-30种生物都会受到牵连和影响 。
也正因此,多年来我国持续加强野生植物保护,1999年发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对200多种我国天然生长的珍贵植物和具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文化价值的珍稀濒危植物进行保护 。
全国还设立了1.18万处自然保护地,保护了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65%的高等植物群落;建立200余个植物园和树木园,保护了2万余种乡土植物,约占乡土植物总数的65%,其中约200种珍稀植物开展了野外回归 。
通过对德保苏铁、华盖木、百山祖冷杉、天台鹅耳枥、普陀鹅耳枥等近百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实施抢救性保护,以及野生稻和野大豆等农作物野生近缘种的就地保护,部分濒危野生植物种群数量逐步恢复 。
环境破坏、过度利用导致野生植物保护形势严峻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覃海宁说,虽然保护力度不断加强,但珍稀濒危野生植物通常是一些数量少、分布狭窄和对环境依赖性较强的物种 。多年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环境破坏,再加上一些公众由于了解不足、商业化驱动对野生植物乱采滥挖,我国野生植物保护形势非常严峻 。在我国3万多种高等植物中,有3000多种处于受威胁或濒临灭绝的境地 。
多位专家表示,在此背景下,尽快更新、调整保护名录,向公众客观展示当前野生植物物种的濒危状况,为政府制定保护政策、实施执法提供可靠依据,尤为重要 。
以兰科植物为例 。我国是世界上兰科植物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兰科植物并未列入名录,缺乏规范化保护和管理,流通到市场上的野生兰科植物又给部分经营者带来可观利润,导致野生兰科植物资源被过度采挖,其中以杓兰属、兜兰属、野生石斛以及国兰中地生种类尤其严重 。
覃海宁说,根据近年来我国野生植物资源消长情况和保护进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征求意见稿)》共收录468种和25类野生植物,一级保护53种和2类,二级保护415种和23类,“收录的物种数量增加一倍以上,保护范围明显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