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互补品客户解决方案从客户的实际需要着手,通过降低客户成本(如时间、金钱、精力等),增加客户从消费中获得价值,将一组互补性的产品组合起来,为顾客提供产品“套餐”,从而达到吸引顾客、增加利润的目的 。全球500强之一的电子数据系统公司(Electronic Data Systems,EDS)是实行客户解决方案的很好的例子 。它的企业创新就是满足客户所有的信息管理方面的要求,它为每一位顾客提供价位合理的量身定做的解决方案 。EDS的绩效指标是:多大程度上提升了客户的能力,帮助客户节省了多少经费?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EDS把它的服务扩展到那些原来是由客户自己来完成的活动 。系统锁定实施系统锁定战略的要义在于,如何联合互补产品厂商一道锁定客户,并把竞争对手挡在门外,最终达到控制行业标準的最高境界 。微软是最典型的例子 。80% 到90% 的Pc软体商都是基于微软的作业系统(比如WINDOWS98) 。作为一个客户,如果你想使用大部分的套用软体,你就得购买微软的产品 。作为一家套用软体厂商,如果你想让90%的顾客能够使用你的软体,你就得把你的软体设计得和微软的作业系统相匹配 。实施实施正确的互补品战略必须注意解决好以下三个主要问题:第一,要正确、全面地理解互补品和互补者 。互补者就是消费者可从它那里购买互补性产品或者供应商可将互补性资源售予它的那些参与人 。互补者与互补产品从来都是相对而言的,同一产品针对不同的主体、同一主体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互补者和互补产品 。水乡周围的山庄和旅社,针对普通的旅游者来说,可能是替代品之间的关係;而对于对风景的异同有着较高追求和鉴赏力的比较“专业”的游客来说,山庄可能是旅社的互补产品 。互补者和互补产品的相对性还表现在互补者可能是供应商、也可能是顾客、或者是同业竞争者,还可能彼此不直接发生商业上的联繫 。第二,明确哪些产品是本企业产品的互补产品,并在此基础上,辨别具有战略重要性的互补产品 。互补产品和互补者的相对性给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即某一特定产品可能有许多的互补产品与之对应 。因此,以开阔的眼界去搜寻企业产品的各种互补产品成为我们确立互补产品战略时必须完成的首要任务 。在这方面,波特曾举了个生动的例子,他为我们指出了住宅的一系列互补产品 。既然任一个产品都有数量可观的潜在互补产品,那幺把那些具有战略重要性的互补产品和那些不具有战略重要性的互补产品区分开来就显得非常必要 。具有战略重要性的互补产品具有两个特点:(1)它们在买方心目中被联繫在一起或可以被联繫在一起 。(2)它们对彼此的竞争地位有显着的影响 。找出具有战略重要性的互补产品要求战略决策者具有良好的判断能力 。互补产品的战略重要性随着产业演变阶段、产业结构及消费者消费的理性程度的变化而变化 。第三,辨证地看待本企业产品与互补产品之间的关係 。在产业竞争的不同阶段,应根据同业竞争者、供应商、顾客、替代者、互补者等竞争力量的对比情况,选择适宜的互补品战略 。常见的一种错误观点是将互补者、互补产品仅仅视为朋友 。这种看问题的角度忽略了它的对称性,儘管有显而易见的合作性因素作用于互补者,但同时还会有一个竞争性因素相互作用于互补者 。当企业与其互补者聚在一起共同创造价值的时候,他们之间的关係是合作关係;当他们开始分配新增价值的时候,他们之间的关係是竞争关係 。在任何时空环境下,创造价值与分配价值都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因此,企业与其互补者之间的关係是一种竞合关係 。当产业迅速增长时,新增价值迅速增大,企业与互补者关注的焦点往往是”做大蛋糕”,这时合作性的一面表现得较为明显;当产业增长速度减缓时,互补的双方则侧重于得到”蛋糕”中的较大份额,彼此竞争争夺的一面暴露无遗 。考虑到互补产品之间的共存共荣关係,在互补产品所在产业发展程度不高的情况下,企业需要自己提供互补产品或者支持其他企业生产互补产品 。世界知名企业柯达、3DO、微软等公司为我们提供了有关这方面的经典案例 。柯达公司为了扩大胶捲的销售,鼓励厂商进入与其胶捲规格相同的相机业 。3DO公司拥有一项下一代音像游戏所需的32比特光碟唯读存储器硬体及软体技术 。为了销售软体,在早期硬体不能套用更多软体的情况下,3DO公司的战略是出让生产硬体技术的许可证 。这一行动吸引了诸如松下、金星、三洋及东芝等公司的参与 。众多厂商的进入使得硬体生产者被迫进行价格竞争,它降低了硬体这一互补产品的价格 。另外,3DO发现要使市场产生购买动力,硬体必须在成本价以下出售,而硬体生产者是不会这样做的 。作为一项吸引措施,现在当每台机器售出后,3DO公司就给予它们2股自己公司的股票 。3DO的策略有效地增加了顾客对硬体的购买,从而使软体产品有了更好的销路 。在互补产品市场创造竞争是互补产品战略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增加互补产品产业中厂商的数量是提高本企业对互补产品控制能力、谈判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其中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企业自己进入互补产品产业 。企业在发展初期,由于剩余资源的数量限制,往往无力以多元化经营的方式进入互补品产业;但当企业确立了在本产业中的优势地位后,在拥有较充分剩余资源时,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企业可以考虑自身进入互补产品产业的问题 。微软向套用软体业的渗透、微软的IE向网景公司的Netscape发出挑战,本质上是微软自身开始生产互补品并向互补品产业索取新增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