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科


杨柳科

文章插图
杨柳科杨柳科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杨柳目的一个科 。全世界杨柳 科共有650种 。分为3属,即钻天柳属、杨属和柳属 。
【杨柳科】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寒带至温带地区,少数种分布到热带和南半球地区 。我国产3属,320多种,广布全国,南北均有分布 。
基本介绍中文名:杨柳科
拼音:yáng liǔ kē
学名:Salicaceae Mirb. (1815)
界:植物界
亚界:绿色植物亚界
总门:轮藻总门
门:木贼门(有胚植物门)
亚门: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
纲:木兰纲(被子植物纲)
亚纲:蔷薇亚纲
超目:蔷薇超目
目:金虎尾目
科:杨柳科
分布区域:热带和南半球地区
杨柳科概述全世界杨柳科共有650种 。分为3属,即钻天柳属、杨属和柳属 。花序下垂利于风媒,花序直立利于虫媒 。钻天柳属具有利于风媒的雄花序和利于虫煤的雌花序,这是一种进化不完全的现象,是杨柳科中最原始的类群;杨属是杨柳科中适应风煤的分支;柳属是适应虫媒的分支 。绝大多数种类分布在北半球温带,是较典型的温带科 。其现代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在东亚地区 。根据地史资料、化石资料以及杨柳科和其外类群的现代分布情况,我们认为,杨柳科起源于东亚区东北部,即我国东北及日本和朝鲜一带;其虫媒分支和风媒分支的形成时间不晚于早白垩纪晚期,而这两大分支形成前的先锋类群很可能在早白垩纪以前就已经出现 。形态特徵落叶乔木或直立、垫状和匍匐灌木 。树皮光滑或开裂粗糙,通常味苦 。单叶互生,稀对生,不分裂或浅裂,全缘;托叶鳞片状或叶状,早落或宿存 。芽鳞1至多数,有顶芽或无顶芽;花单性,雌雄异株,罕有杂性;葇荑花序,直立或下垂,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稀叶后开放,花无被,苞片脱落或宿存;基部有杯状花盘或腺体,雄蕊2至多数,花葯2室,纵裂,花丝分离至合生;雌蕊由2-4(5)心皮合成,子房1室,侧膜胎座,胚珠多数,花柱不明显至很长,柱头2-4裂 。蒴果2-4(5)瓣裂 。种子微小,无胚乳,基部围有多数白色丝状长毛 。
杨柳科

文章插图
杨柳科识别要点:木本、单叶互生,有托叶 。葇荑花序下垂,花单性,无花被,雌雄异株,有花盘和腺体 。蒴果、种子微小,基部有丝状长毛 。地理分布喜光,适应性强;常用无性繁殖,或萌芽更新,也可用种子繁殖,但易丧失发芽力,应及时播种或注意贮存;根系发达,速生 。内蒙古自治区杨柳科植物3属均产,共49种,其中杨属18种,柳属30种,钻天柳属1种 。内蒙古地区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该区较适合杨柳科植物生长繁衍,因此也为栅鏽菌提供了广泛的寄主和良好的栖境 。利用价值为北方重要防护林、用材林和绿化树种 。杨柳科植物由于其生态适应性强、生长快、繁殖易、轮伐期短、易管理和用途广等特点,素为各国各族人民知晓和喜爱 。目前国际上有关这类树木的利用,重点已从生产木材转移到改造自然、美化环境等方面 。其中,柳属植物因其单位面积产生的生物量高、对温室气体具有独特的吸收作用,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这方面国际上已有广泛的研究 。在内蒙古地区,杨柳科植物作为山地森林植被、森林带与森林草原带的沼泽植被、灌丛植被以及草原区的沙地植被而有重要作用 。其中,柳属中的大部分种类是森林区与草原区河滩灌丛的主要成分,在本区大兴安岭北部组成大面积的河岸建群种 。危害随着杨柳科植物新生品系的引进和推广、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杨柳科植物上病害种类也不断增加,并扩展蔓延,危害日趋严重 。这既影响造林质量,又给林木育苗单位或个人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杨柳科植物上的病害共有100多种,主要病害大致有6类,分别为真菌、细菌、病毒、螨类、高等寄生植物和生理性病害等 。国内外杨柳科植物上报导的病害种类很多,杨树上主要病害约有20种,柳树上主要病害约有14种 。其中